扶明錄正文卷第465章擦肩而過山洞中篝火幾乎全部熄了,清軍搜山不得不小心,為防萬一常宇下令全山明哨入洞,僅餘暗哨值守。 此時他正靠著洞壁端著一碗熱粥喝的噴香,屠元等十餘人圍坐在他周圍,每個人臉上表情都很凝重,倒不是因為清軍搜山,而是另外一件事。 清軍竟然抽調一支人馬去打中後所。 而常宇現在和麾下再商議的,能否有可能尾隨過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中後所距寧遠一百六七十里,此時寧遠被圍吳三桂自是無法抽兵前去打援,甚至多爾袞恨不得他派兵出城呢,正好在野外給吃了。 李巖奉令堅守的中後所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外,小太監的私房錢和糧草都在哪裡,絕不容閃失。 可那邊守兵兵力略顯單薄,除了百餘人的炮兵外就僅有李巖的幾千騎兵,因為紅娘子的主力尚未到達。 一百餘里的路程,清軍急行軍明早先鋒可達,最遲午後全部就位,剛才觀察軍中有炮有登城器械,萬餘人攻打一個屯兵所,李巖將會很吃力。 所以常宇想著能否一夜疾奔尾隨清軍,出其不意的爆個菊和李巖前後夾擊幹一票,即便吃不掉這萬餘人馬,也能讓他傷筋動骨。 一番研究下,諸人皆搖頭,不可行。 第一清軍偵緝四處,他們出山被發現的可能就會大。 第二山中可用人馬太少,宮字營加黑豹營現在不足五百人,至於步兵營的三千人馬,長途突襲根本用不上。 第三,清軍人馬過眾,隊伍拉的過長,即便他們尾隨不被清軍偵緝發現,也很容易被清軍後隊發現。 第四,前後夾擊,講究一個配合,事先和李巖沒有溝通,誰敢保證倆人能有默契,這邊他**,那邊李巖就敢開出城殺過來,他還會想是不是清軍故意自導自演騙他出城呢。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搖頭,覺得不可行,常宇放下空碗,閉目沉思,早料到清軍會斷寧遠後路攻擊中後所,但沒想到行動這麼快。 可紅娘子的人馬未至,李巖那點人手擋得住麼? 這是他比較擔心的事。 一旦李巖守不住,一旦中後所失守…… 後果不堪啊。 暗哨的示警一撥接一撥的傳至洞內,本就煩躁的常宇更有些坐不住了,起身走到洞口,從枝縫望外瞧,數里外的山谷內有火光時隱時現,這幫孫子竟然真大搖大擺的進來了。 沒錯,作為多爾袞麾下嫡系隊伍的探子,這股清軍很是盡心,發現荊棘異樣後略顯驚慌,稍作平定後也拿不準到底是有人故佈疑陣掩飾一個驚天秘密,還只是山中農戶獵戶所為。 商議半天后他們還是決定入山探個究竟,畢竟想來想去,明軍在山中伏兵一時尚有可能,可這冰天雪地的你說在山中伏兵數千幾萬十餘天根本不現實。 而自阿巴泰的先鋒人馬到現在主力兵臨城下,都沒發現這山中有任何異常,且眼下山谷遍地積雪,沒有人很鳥獸人類的行跡,所以潛意識中這支探子雖比較盡心,但也不信山中有伏兵,極有可能是山中有獵戶,先前聞知清兵要來,故意在山口做掩飾而已。 他們之所以堅持入山,只是盡責完成多爾袞的命令而已。 拐了幾道彎,行了裡許路,前方霍然開朗,終於到了真正的入山口,那兩岸如刀削的山谷。 探子頓感驚奇,夾雜恐懼,這山谷兩側若是有伏兵的話,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一個都逃不掉。 只是巡視一圈後,發現谷內積雪如常,不見任何認為的掩飾,一切純天然,這才放下心來,舉火把繼續前行。 雖說四下無異常,但漆黑的夜色中見兩岸陡峭,聞野獸嘶吼,心裡還是恐懼不已,只想這山谷怎滴這麼長,啥時候走到頭。 快了,他們快出山谷了,洞口窺探的小太監眉頭擰成了麻花,這支清軍探子深更半夜入山來探查不是送死來了麼? 心念之下恍悟,這不正是多爾袞的心思麼。 山中若有伏兵,這支人馬若發現了必死無疑,若死了也正好驗證有伏兵,若無發現,則山中清明。 那麼問題來了,若這支人馬發現了伏兵,他到底殺還是不殺呢? 眼前霍然開朗,終於走出那條讓人提心吊膽的山谷,一眾清軍探子頓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