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鎮總兵唐通” 常宇不假思索道。 唐通這個人吧,很多人不熟悉,但其在明末卻是一個鞍前馬後到處滅火的將領,洪承疇指揮松錦大戰時手下有八大總兵,他便是其一。 其人雖無多大才幹,甚至最後也成了貳臣,但相對其他帶兵之將,他夠聽話,也夠忠誠,雖然幾乎沒打過什麼勝仗,屢戰屢敗,但是你只要讓他去,他就去!即便最後投降李自成也是被『逼』無奈,和祖大壽情形差不多,也是因為此,在松錦之戰潰敗時,那麼多總兵逃跑了,比如王樸因罪被砍,(當然王樸臨陣違約先跑,是松錦之戰大敗的關鍵,死不足惜)而他和吳三桂等人僅是被降職處理。 便如這次崇禎下旨,召諸將進京,如同歷史那般就他一人匆匆趕來,尚未及京就被派往居庸關,後又因常宇擊潰闖賊,局勢改變,崇禎讓他到昌平侯令,眼下還沒得及讓他何去何從呢,就有人張口要了。 “唐通僅有八千人馬,而據報韃子有十萬兵馬”。 崇禎皺眉,看著常宇道。 “兵在精不在多,八千足以!”常宇道。 他心知,唐通十餘年一直在征戰中,手下的人馬皆是屍山血海闖過無數次的勇士,實戰經驗及戰鬥力遠非京營和皇帝親衛可比,也只有這樣的人馬拉出去才能和清軍硬磕。 至於先前他們為何總打敗仗,這和戰力並無多大關係,綜合原因太多,將官不和,指揮失誤,監軍掣肘…… “既是如此,朕便給你,希望你這次還能給朕一個驚喜”崇禎微微點頭,目光轉向坤寧門方向在想著什麼。 “皇上,請問史大人何日離京?”常宇在身後問道。 “先前預定三日之內,此時若給他調派人馬,只恐最快也要五日之內,而你,則越快越好,關外吳三桂那邊有些手忙腳『亂』,你早去也早安生些”。 吳三桂的手忙腳『亂』,除了因為是要面臨清軍的大軍『逼』近外,還有就是朝廷的朝令夕改,先是讓他速速進京,然則他拖拖拉拉各種藉口,準備放棄寧遠,率民眾遷入關內時,上邊又下了命令,你先別來了。 這一番折騰弄的民聲怨道,軍心不穩,加上此時又有訊息清軍『逼』近,他自是有些忙『亂』。 “皇上,臣走之前可否找史大人聊幾句?” 皇帝最忌外臣和內宦勾結,所以這種事一般情況都是偷偷所為,此時常宇拿出來說道,便以示自己心底坦『蕩』。 崇禎也知道常宇應是找史可法聊些對賊心得,如此坦『蕩』出來,又為公事,他自也沒必要阻攔,便點頭應了,又說了會話,便讓常宇去準備離京事宜。 “臣,告退” 常宇後退幾步,轉身要走,突又好似想到了什麼,立刻回身:“皇上,臣剛才在萬歲山遊玩時,撿到把匕首”說出從懷裡掏出那把行刺他的短刀。 “大膽常宇,竟敢在皇爺跟前『露』兇器,你意欲何為?”幾乎在常宇掏刀的同時,王承恩便衝了過來,怒斥道。 “臣不敢!”常宇噗通跪下。 “你起來”崇禎面無表情,伸手從常宇手中取過那把短刀,撫了一下刀刃:“倒是一把利刃,只是這皇宮內苑怎麼會有兇器,難不成是那個親衛遺落?王承恩,查!” “老奴遵旨”王晨恩說著從崇禎手裡接過匕首,放在懷裡。 “你可還有事?”崇禎看著常宇問道。 “臣告退!”常宇轉身離去,崇禎望著花間他的身影,表情枯井無波,身旁朱慈烺眉頭緊皺,王承恩一副老態龍鍾,好似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常宇在一個太監的帶領下,出了御花園,卻沒原路返回而是就近從北邊玄武午門出了皇宮。 過筒子河後駐足回頭看了一眼宮門,長呼一口氣,對身邊那個領路太監道:“你去乾清門告知一下方三讓他去……咦,不用了”正說話間突然就見方三從正東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 常宇迎上去,輕笑道:“三,你怎麼知道咱家在這邊?”。 方三喘著粗氣:“小的剛才打聽了下,宮內的小太監說皇爺在御花園召見您,所以小的就琢磨,您待會出宮不可能避近就遠啊,便趕緊跑過來了”。 “你倒愈發的機靈了”常宇點頭讚歎。 “廠公,春祥公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