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奔波難得睡了一個好覺,天色微亮之際常宇翻身而起至院內伸了伸懶腰頓感神清氣爽,見吳中正在教習屠元練刀,陳王廷在指點倆侄子,蔣發正在跟況韌練習弓射…… 擒敵拳熱身後,常宇一指吳中:“那廝過來捱揍”。 吳中冷笑心道候著你半天了磨磨唧唧的,手中長刀一扔撲了過來…… 鄉紳盛情,備了早餐親自送來,常宇洗漱後開吃對其再三言謝,鄉紳從未遇到這麼客氣的大官,甚是歡喜拉著小太監不停的家長裡短,動情時又嗷嚎大哭,原是家中幾個女子被賊軍所辱尋了短見。 眾人聽了皆怒不可遏,吳中把碗砰的摔地,大吼要去保定城幹掉劉芳亮,小太監一臉愕然:“好漢,一路順風……” 親衛來報,黃得功和高傑已各自領兵五千一早朝冀州發兵,留言給常宇,晌午前破城不實際,但日落前恭迎督主入城。 常宇忍不住大笑,此地距冀州三十里,步兵加輜重行軍都要一個時辰,說晌午前破城本就是為激將,實際不現實。 好戲馬上就要開場了,常宇要親至城下觀摩學習,匆匆率眾出城,麾下二營已在城外侯令,隨即往冀州發兵。 沿途可見黃得功和高傑二部人馬在急急行軍,騎兵先鋒已在十里外,後邊則是步兵和輜重,常宇刻意繞著一圈見,登城梯,拋石機,攻城車甚至還有火炮。 東廠麾下二營皆是騎兵,其中一支還是重甲,氣勢如虹,殺氣騰騰自是引得其餘官兵眼羨,紛紛指指點點議論:“他們曾在太原殺賊,關外殺韃子,老牛逼了……” 范家千告訴常宇昨兒一夜城外就沒消停過,賊軍的探子數次企圖就近偵查,被發現後展開廝殺,直至天快亮時才恢復風平浪靜。 很顯然冀州城內的賊軍對官兵突襲棗強行動十分意外和強烈的擔憂,兩城相距不到三十里,如此近的距離,臥榻之旁有官兵虎視眈眈,他豈能安心入睡。 常宇馬快,一炷香功夫不到便至,遙見一大湖漫無邊際橫在眼前,知是冀州湖(後稱衡水湖)隔湖可見西畔有城,便是冀州城(古冀州城在衡水湖西畔北關村一帶,今冀州城區在湖南岸) 一行人從冀州湖南畔繞行至城下,見黃得功和高傑的人馬正在繞城偵查,同時向城上喊話勸其投降。 冀州,古時九州之首,曾是一國已有兩年多年曆史,建城於西漢高帝年間,當時已是十二里大城,至宋時已擴大至二十五里,元,明兩朝皆增修,比之一般府城還大,像太原府也不過周長二十四! 除了大還夠堅固,城牆高八米,底和頂最寬處達三十米和十米,絕對的城高牆厚,銅牆鐵壁,若無大型攻城器械想一舉破城極難! 高傑正在西門下和城上賊軍喊話勸降,黃得功見常宇到來便向前迎接彙報情況:觀城上賊軍至少三千,多集中西南兩門,城上有火炮四門其餘不詳。 常宇聽後沉默半響便對黃得功說:“攻城本督並不擅長,攻這麼大的城難度也可想而知,本督能給的建議也不多,但是先賢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上策,未必一定要強攻”。 黃得功哦了一聲:“啥意思?” 小太監翻了個白眼:“就是說能招降便招降,寧死不降再強攻不遲”。 黃得功這下就聽懂了,賊軍一路所過,那些畏死懼戰的官員將士全頭投降了,這冀州城內不排除也有原本投降的朝廷官員官兵,貪生怕死之輩一旦施壓不排除他們再次反水。 “先騙他們既往不咎,獻城有功,下了城後再算賬!”常宇恨恨道。 這時高傑也過來了,聞言插嘴道:“怕是其中一些悍匪未必能輕易招降過來”。 “所以先來一波猛攻亮亮實力,然後再勸降效果會更好,本督也就這點小建議,至於怎麼打由你二人決定,本督今兒是看客來著”說完雙腿一夾,率親隨朝城北狂奔而去。 冀州乃遠近大城,周邊村落不少但因近來兵災百姓多有逃離或被賊軍裹挾北上,加上一早官兵圍城早跑的精光。 常宇繞城轉了半圈不由犯愁,這種城在冷兵器時代當真不好打,心下有些煩躁信馬由韁往冀州湖畔行去。 冀州湖近三百多平方公里,浩瀚無邊,此時正值春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