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6章 名下生意

清晨,雪止。 地上積雪深可沒腳踝,卻難阻行人的熱情,雖是大清早外邊寒風刺骨,但外頭到處都是人,全是些走貨跑單幫的人,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關口突然之間就真的封死了,出不去進不來讓他們慌了神,兩三個月前朝廷雖下旨關閉口岸,但並未怎麼影響到他們走貨,可這突然間所有路子都堵上了,能不慌麼。 東廠大太監和兵部尚書巡邊的訊息已不是秘密早飛遍各個角落,就連王承胤被抓押解上京也算不得什麼新聞,所有人都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朝廷這下要來真的了! 隆慶五年(1571),明廷和韃靼議和化干戈為玉帛,在宣府張家口堡,大同的新平,德勝兩堡開市,是為最早的口岸,張家口從單純的軍事堡壘演變兼貿易的邊鎮,至明萬曆十一年,當時的宣府巡撫汪道亨巡視這段邊關時發現“僅殘垣斷壁,敵可來我亦可往”嚴重威脅京城安危,便對這段城牆大規模加固,同時開小境門,並築互市貿易之所,來遠堡!使得張家口的貿易地位達到了頂峰。 貢市,茶馬互市熱鬧非凡,每天都有無數油鹽醬醋茶出口和馬牛羊進來,特別是來遠堡內的馬市百貨紛集,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穹廬千帳,隱隱展展,蓋一時之盛,僅張家口馬市每年收購的馬匹就達近兩萬匹,是大同的馬市的兩倍之多! 如此繁華的口岸在大明別無他處,同時也滋生了各種見不得人的生意,便是那些走私五品。 明朝初始雖和蒙古互市,但列出了禁運名單,鋼鐵,糧食,茶葉,藥材,布帛,女人,食鹽等物,這是一個殺人誅心的政策,幾十年後邊將蒙古人成功打回城原始人。 沒了鐵器我們沒法制造武器,男人無刀女人無針,沒有鐵鍋煮肉都成問題,只能生吃。 沒有藥材和茶葉,蒙古人只吃肉不消化,時間長了便秘腹脹苦不堪言,生病沒法治。 沒了女人,本就光棍多,只好一夫多妻回到了原始社會導致人口越來越少,加上糧食不足鬧饑荒,又引發瘟疫,隨即曾經強大的蒙古人實力越來越弱,到萬曆年間只能每年靠明朝救濟活命了,崇禎後,明朝自保不足便斷了救濟,蒙古人混的更慘,以至於後來被滿清輕易就給擺平了。 一開始這些禁運品,普通商賈是真的不敢做這個買賣,只有那些亡命之徒才會拎著腦袋去賺錢,到後來邊關腐敗愈發嚴重,幾乎所有從事外貿的商號或者走單幫的都會夾私帶貨,茶葉,食鹽,什麼的都最平常不過的了。再後來朝廷見蒙古人可憐兮兮的樣子,也逐漸放鬆了政策,茶葉,布帛及糧食已在貿易名單之中,但鐵器依然算是管控最緊的,可耐不住蒙古人非常需要鐵鍋,還是有很多人鋌而走險。 雖為互市,但買賣卻並非什麼人都可以做,最早時的貿易都是官方主控,說白了就是國企才能進行買賣,主要是為了防止走私,到後來政策放寬一般商號和普通百姓也可參與,但禁運品只有官方才能少量出售,比如茶葉,布帛等,甚至鐵器,明廷每年還是可以對蒙古出售一些來換取戰馬等物,直到後期就完全亂了套,生意誰都能做,什麼生意也都可以做,就看誰路子廣了,反正邊關守軍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只要塞錢,什麼貨都能走,從而滋生了像範永鬥那一夥大奸商,啥玩意都往賣,包括賣國! 原本一片欣欣向榮,突然之間全面封鎖口岸,瞬間很多人的生計被斷了,也難怪這些人著急了。 但對常宇來說,他此行除了要整頓九邊軍務,更好重新整頓口岸市場秩序,有些東西不能賣就是不能賣,該誰賣的別人就不能染指,規矩絕對不能亂! 雖說現在的蒙古人早已日落西山,無力對抗大明,把油鹽醬醋茶鐵什麼的賣給他們些倒也無妨,但是現在賣出去的太多了,而且很多被他們轉手就賣給了滿清! 這可是大明現在最大的外敵! 你自己可以用,但絕對不可以轉手賣,否則連你都別想買! 常宇起了個大早吃了早飯後帶著朱慈烺就出了客棧,王徵南和王朗及兩個親衛扮作家丁跟著,幾人在城外溜達一圈後邊便進了城,張家口本為邊堡後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