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朝陽門城樓上常宇看著東邊無際荒野空中野鳥低空掠過,回首一掃城中炊煙裊裊升起,目光停留在皇城那一處。 據斥候所報,多爾袞的清軍已至四十里外的通州境內,在大運河畔紮營縱兵掠劫,至於會不會攻打通州城尚且不知。 韃子拔營而去,帝都得保,皇城也免去一劫,看著黃昏之際的紫禁城常宇心中感慨不已,歷史上李自成破城後入主皇城一個月,後被清軍所敗於是拍拍屁股走人,臨走之前一把火把紫禁城幾乎燒光,僅有幾座宮殿倖免於難。 當然對於李自成到底有沒有燒紫禁城燒了多少,史學家幾十年爭論不休,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是燒的差不多了,可有人說朝鮮實錄看似史料實據,實則很多道聽途說不足信。 其實常宇也不認為李自成真的一把火把紫禁城燒了個精光,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前腳走清軍後腳入主紫禁城,難道在廢墟里搭帳篷啊!要知道以當時的人力物力修建一座宮殿都要數年甚至十年之久,何況一個皇城。 有的人就說了,可現在故宮裡很多宮殿都是清朝重建的啊,拜託,天朝建築都是木質結構,現在磚石結構的房子幾十年都會破敗不堪,何況只清朝就兩百多年了啊,木質建築維護更難,天災人禍的幾百年修修補補多正常。 而且現在有個故宮古建築學家在普查故宮古建築統計時根據建築漆畫等做了一個詳盡的統計,明時建築依舊遠比清時多,側證當時李自成至少沒有大範圍的縱火,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一下他那篇詳盡資料。 歷史已經偏離原本軌跡,李自成剛打到保定府就被常宇給揍了回去,至少短時間不可能逼近京城,但意料之外多爾袞卻突然兵臨城下,這讓常宇驚得一身冷汗,他雖然改變了一些歷史走向,卻同時也帶來更多的不可預知不可控制的意外。 往日依仗熟知歷史,步步搶得先機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可未來……一個不慎則萬劫不復,思及此處常宇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若保皇城則先保大明,前途任重道遠。 王家彥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的,緩緩走到常宇身邊:“韃子一日行四十里,按照這個速度明日可入包圍圈,廠督此時還不發兵動手麼,晚則遲矣”。 常宇扭頭輕笑:“遲什麼?” 王家彥皺眉:“周總兵等伏兵三河附近距離通州亦不過半百里,韃子一日可至若發現其蹤,自是一場大戰,先不說周總兵是否能敵,一旦暴露則與大局不利,廠督所謀豈非前功盡棄”。 常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以王大人推測韃子東去將至何處?” 王家彥略一沉思便道:“此東去通州下轄三河,武清,寶坻三縣,再往東去則入唐山境內了,三河靠近薊鎮,邊關要塞加上山地貧瘠清軍未必前去,寶坻在通州之東接連唐山境內乃平原無山適韃子騎兵縱橫,他們一定會去掠劫,至於唐山也未必去因為太過靠近沿海,緊鄰山海關,韃子當憂明軍從山海關調兵連同京城兵馬從後堵截很容易把他們堵在海邊,所以他們理應選擇南下武清,然後進入天津再南下……” 文官就這點厲害,行軍打仗不咋地,但分析形勢頭頭是道,可即便如此看似面面俱到,卻依舊不敵常宇縝密,微微一笑便道:“韃子不會因為三河緊鄰薊鎮山地貧瘠而放棄掠劫,也不會因唐山地處夾縫而過而不入,螞蟻腿也是肉,這些地方多爾袞都會縱兵搶劫,但凡路過不會錯過,但主力兵馬不會去,也未必會攻城,如王大人所言他的目的是南下”。 “廠督大人既然如是說,那周總兵豈不是依舊明日便可暴露了?” 常宇搖頭:“周總兵此時想必已不在三河了,且明日韃子尚不會大規模縱兵遠去”王家彥一怔,隨即想通應是常宇一早就派人傳令周遇吉讓其避讓,但為什麼韃子明日不會大規模縱兵四下掠劫? “因為韃子一定會攻打通州城”。 王家彥沒有問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通州是大運河源頭,南來北往貨商碼頭,乃京城最富裕的一個州,想想韃子這半月在京畿四處掠劫,除了密雲和平谷被其所破,其他皆得保,僅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