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泉這人也是有幾分本事的,否則也不會被牛萬財委以重任看守荊州東大門,且其在之前和左良玉的拉扯中表現良好,讓牛萬財很是滿意對其愈發器重。 數日前突然有訊息說武昌十萬大軍西進! 荊州地震,城中幾個大老既驚又慌。 因為搞不清楚他們西進要幹嘛,打四川的張獻忠還是以此為藉口實則針對荊州,對方要幹啥,誰指使的誰主張的,朝廷怎麼會突然如此做,和李闖打過招呼了麼? 要是打過招呼的話自個兒不可能不知道啊。 城中幾人把不定這脈,一邊速度遣人去往西安報信,另一邊立刻進入戒備狀態。 如果對方是奔著四川張獻忠去的,不請或者不打招呼不會隨意進入荊州地界的,這在李闖和談時已經拍定的事,朝廷官員及兵馬不得隨意進出荊襄及黃河西岸,假若他們要入川會沿江而行,需要借道的話會提前打招呼的…… 可若對方連招呼都不打就強行進入地盤,又或者賴著不走,那傻子都知道他們是奔荊州來的了。 牛萬財們緊張起來了,也開始爭執起來,有人覺得朝廷現在沒有實力和精力入川打張獻忠而且不會這麼倉促,所以絕對是奔著荊州來的。 而另一撥則覺得,朝廷剛和李闖談妥不可能這麼快出爾反爾,這樣不利大局還會將朝廷再次拖進泥潭,所以他們只不過就是過個路而已,至於說朝廷沒實力打張獻忠,確實!但是……左良玉有這個實力啊。 左良玉這兩年蓄精養銳,要兵有兵要馬有馬,有糧有銀子,本想靠著這些資本單幹,可他這一命嗚呼朝廷直接撿了個大便宜,正好拿過來對付張獻忠啊,這兩個大軍閥幹起來,乾的過朝廷佔更大便宜,幹不過也能要張獻忠半條命,這對朝廷來說都是利好的事。 而且這個節骨眼,朝廷決然不會再和李闖起衝突,以免被夾擊,所以他們怎麼會來荊州搞事呢,純屬路過而已,不必大驚小怪。 兩撥人爭論不休誰也沒說服人,主要原因是,他們知道那個大太監在武昌,大太監就是個大陰比這個秘密天下皆知,行事總是出人意料,所以不得不防還是小心謹慎些。 先在荊州各處佈置兵馬,看他們舉動不就知道了麼。 如果他們繞道走,或者打招呼借道,那就說明奔著四川去的。 反之,那就打荊州主意了。 於是,荊州各路探馬齊出。 而且為了預防萬一,提前做好準備朝城外各處兵所增兵,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積玉口本是個大鎮子,幾年前馬回回鎮守荊州,因兵馬太多城中太擁擠,加上戰略需要便在此處設了軍營,這周邊雖然無險要地勢,東臨河背靠借糧湖,南邊有田關河,三面臨水倒也是一處駐兵好地方。 一開始軍營是駐紮在鎮子旁邊的,幾年時間已然和當地村民混居同化了,鎮子就是軍營,軍營就是鎮子,且築造了防守工事,有寨牆,有哨塔,還挖了一條河護城,短短几年時間從一個普通村鎮變成了軍堡,可常規駐兵兩千。 在年前左良玉發兵荊州之前,積玉口還屬於後方,因為那時潛江縣還在荊州手裡,後被左良玉佔了,積玉口便成了前線,原本荊州還打算反攻收復潛江呢,結果李闖那邊和談了,以東荊河為界,至此積玉口取代潛江成為前哨。 結合情報牛萬財幾人分析,朝廷這次出兵西進,武昌的兵馬極有可能走水路或者長江對岸,但漢陽的則會從荊州地界經過,所以,積玉口兵營就首當其衝了,便立刻增援數千兵馬。 而因此,駐防積玉口的齊玉泉則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他知道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當然機會通常也伴隨著危險。 但因一切情況不明,甚至連對方是路過還是侵犯都無法確定,這也讓齊玉泉不知道如何應對,若對方來了是打呢還是攔呢? 請教上頭時,只是對他說了句,隨機應變。 畢竟麼嘛,上頭也沒搞清楚對方什麼來意。 而這一切卻正是常宇這步棋裡的用意之一。 只說西進,沒說幹啥,甚至連幾個率部西進的將領都不知此番真正用意,各有各自的自以為目的,像王允成,馬進忠可能就以為是為入川打張獻忠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