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22章 想通了

憤慨不平的吳三桂實在壓不住火便走了關係欲要討個說法,不過朝裡那人對他說,正值多事之秋,短時間內朝堂上連起兩場大火,如今火勢剛滅,莫要再刺激皇帝惹的龍顏大怒誰都落不得好,待中秋之後伺機再議。 抑鬱至極的他每日便在府上借酒消愁,好在身邊有美人相伴鼓掌之餘還能聽聽小曲解解悶,可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酒後失態口出狂言。 “老爺稍安勿躁,奴觀那常公公非奸邪之輩,或許另有打算”陳圓圓耐著性子安撫吳三桂,她見過常宇三兩次對其印象非常好,故而有次一說。 “婦人之見”吳三桂冷哼一聲,他雖有正室但獨寵陳圓圓,平日無論公務還是私事都與其傾訴商議聽取她的意見,而陳圓圓每次的回答也也正中他心思,只是今兒聽了這一句卻讓他十分不滿。 “滿朝文武皆知那太監工於心計,若非大奸大惡之輩豈能連克家賊抵擋外敵,又如何能將朝臣玩弄鼓掌之間,你當打仗和玩弄權術都是光名正大正面硬碰的麼,哪個不是陰險狡詐,他若不是奸邪,這天下就沒奸邪之輩了”吳三桂一臉怒氣。 陳圓圓澹澹一笑,走近吳三桂將其按在座椅上:“罷了,便算他是奸邪之人,但卻也未見行奸邪之事啊,畢竟他對朝廷對百姓有功……” “那他對我呢……”吳三桂火氣又上來了,正欲發脾氣,這時一個老者走了進來,吳三桂和陳圓圓趕緊躬身道:“父親”。 這老者自然便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了,想當年也是牛逼哄哄的人,官至遼東總兵,後在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吳襄在支援的途中逃走導致全軍覆沒被判下獄,前兩年因為吳三桂戰功赫赫,又駐防關外孤城寧遠,便被“刑滿釋放”回家休養,平日極盡低調。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東征破太原之後又破大同,真定之後,崇禎帝手頭無人可用便又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北京城破被李自成活捉,後來和吳三桂談判破裂後殺了吳襄,最終導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所謂一怒為紅顏那是民間戲言,實則是因為李自成殺了吳三桂一家老小三十八口,亦有說一百多口。 當然現在的吳襄還活的好好的,李自成東征失敗了他自然也沒被複用,賦閒在家種花養鳥,不過雖無官職在身,但人脈還在,與當朝次輔吳生關係密切。 “吾兒可曾想過,他又為何這般針對你?”吳襄表情澹澹落座,陳圓圓趕緊奉茶,吳三桂束手而立低頭不語,吳襄撫茶碗盯著吳三桂道:“周遇吉,黃得功,唐通,甚至高傑那廝皆受惠於東廠那太監,吾兒論功有寧遠大捷不遜任何人,任勞任怨有功勞有苦勞可為何偏偏被冷落了呢?”。 “這便是孩兒想不通的地方也是最不服氣的地方”吳三桂一臉的憤慨。 “真的一點兒都想不通麼”吳襄哼了一聲,吳三桂長呼口氣咬了咬牙根道:“或許有去年勤王遲緩之因”。 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剛過完年,李自成發兵東征號稱百萬雄獅一路暢通無阻渡黃河殺來,崇禎帝大驚連忙召諸將入京勤王,哪知各路軍閥有人裝病,有人路遠不及,各有各的藉口,只有就近的唐通顛顛的來了,而在關外的吳三桂,雖然朝廷連發數道聖旨催促,其還是磨磨唧唧光打雷不下雨,而且理由也很充足,棄城入關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的事,除了兵馬糧草還有城中數萬百姓及資產,哪能是一天兩天就能收拾打包走的。 可是再充足的理由也不是理由,畢竟當時若不是常宇橫空出世去太原聯手周遇吉死死攔住李自成的腳步,等吳三桂入關趕到時黃花菜都涼了。 而就因為這件事朝廷對吳三桂極度不滿,起了疑心也起了戒心,事後自然也要算賬的,以至於寧遠大捷那麼大的功勞,最終都沒啥像樣的封賞,大傢伙心裡都明白這是以功抵罪了,從此後再也沒好處落他頭上,只讓驢拉磨不讓驢吃料。 朝廷做事麼,弱的時候我可以忍你,腰桿直了時那就睚眥必報。 吳襄嘆口氣:“你既知原由又何來這般大的怨言,當時朝廷下旨勤王的幾路人馬,只到了一個唐通,黃得功在路上,而此時這倆人都封了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