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滿城風雪,城頭有一人背手遠眺,若是常宇在此定然會大吃一驚,才一年多點時間怎生老成這個逼樣了,成了個老逼登呢。 沒錯,這老逼登就是剛三十出頭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 至於他為何短短一年時間憔悴蒼老這般,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別看著滿天風雪刺骨寒,可此時的多爾袞就如同被架在烈火上烤,又煩又燥又上火,這一年多的時間時刻都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當真是苦不堪言! 這種苦有自身的苦和大清國的苦。 先說他自身的痛苦吧,作為大清的攝政王,他雖有絕對權利但卻不是唯一的權利,努爾哈赤一口氣十六個兒子,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十六個都是人中翹楚,都不是個善茬,皇太極活著的時候還能將這些兄弟壓住,他一死,好傢伙,誰都不服誰啊,各種權利的小集體開始明爭暗鬥,最終他和豪格各退一步,讓福臨做了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以輔政王身份輔左福臨,稱攝政王。 看似平靜的湖面實際上暗流湧動,各權利小集體拉幫結派誰也不服誰,這其中自是以豪格集團與他各種不對付,多爾袞雖有心弄死豪格,但也一時半會卻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雖說內部爭鬥不止,但對外他們確實相當的一致,當聽說李自成東征直接打到北京城外時,多爾袞等人便坐不住了,在范文程的建議下,立刻組建大軍要趁機入關竊國。 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朝關內馬不停蹄進軍,恰又正值李自成東征勢如破竹,眼瞅著明廷搖搖欲墜吹口氣就要塌的時候,常宇兵行險著,先下手為強,用計騙了多爾袞改道去了寧遠。 然後……多爾袞的噩夢就來了。 在寧遠損兵折將然後孤注一擲冒然入關掠劫,又被常宇率部千里追擊在青州城下一頓摩擦又追回京,然後在長城送他們出去時又下了黑手,當初浩浩蕩蕩開拔的十萬大軍所餘不過二三,連其最精銳的騎兵也折損過半,還幾乎把戰馬都給賠光了,更慘的是他一個娘生的親兄弟英親王阿濟格還被俘了! 可以說是慘敗!大清國十年來未有的慘敗! 而這場慘敗的代價也是極其高的,一下子幾乎將滿清家底全部給敗光了! 他心裡也清楚,回去凶多吉少,本來政敵就多,這下各旗主損失慘重那還不得抱團辦他!何況此時他最忠誠最得力的手足兼盟友阿濟格還被俘,失去了肩膀斷了腿,刀不鋒利馬太瘦拿什麼給豪格鬥! 不愧是多爾袞,多年的豐富權利爭鬥經驗,讓他知道該如何應付這個相當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一面要硬,一面要軟!對內要硬氣,他逃出關外之後躲進錦州城裡哪兒也不去,對,連盛京都不回。‘但他卻疏忽了一件事,豪格偷偷熘回盛京去了。 他知道,豪格要在盛京翻雲覆雨給自己穿小鞋了。 豪格自然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立誓要扳倒他,卻終究還是小看了多爾袞的手段。 任由你怎麼叫囂,我就是待在錦州不回去,不光我不回去,各旗主將領和兵馬都不準回去,違者殺無赦,畢竟他是攝政王,有這個權利也有這個能力!’ 他不回,別人就沒法問罪,還沒辦法逼他回,因為如今滿清所餘不多的精兵悍將都在他手裡頭,盛京裡頭擺好了鴻門宴,但他不來你能咋地,豪格等政敵雖做好了各種擼他下來的準備,但手頭上沒有兵,奈何不了他你能怎麼滴! 反正不管朝裡頭怎麼彈劾,怎麼罵怎麼說,多爾袞就是鐵了心不回京,手握精銳美其名曰為防明軍北上,他要親自守國門,其他事容後再說。 這說辭冠冕堂皇,事關國安,京裡頭的政敵雖恨不得立刻弄死他,但是吧,有心無力不說,而且也真的擔心明軍會趁機北伐,一旦破了錦州防線那就危及沉陽了,這時候的沉陽沒兵沒將的那不等於伸著脖子被砍麼! 所以錦州防線不能破啊,何況這道防線是兩代人前赴後繼付出多少代價才拿下的,為的就是給盛京多一份屏障! 必須要守住! 手握精銳守國門不回,這讓京裡頭一幫想弄死他的人一拳打在棉花團上,心裡頭又氣又無奈,但也不敢太過逼迫,這才終於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