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被周遇吉擺了一道,怒火中燒的李自成聽聞蔡懋德要來投誠,即便對方是詐他也心甘情願上當。 道理很簡單,只要有一絲絲的希望他都願意等,願意賭! 根由依舊是他這個草寇出身的太希望得到正統的認可了,而作為正統的脊樑也就是文人,文臣,最是他的夢寐以求。 文人掌握著這個時代的輿論導向,文人是這個朝代結構中最終要的組成部分。 萬般皆下品,地位尊貴。 而賊人卻是這個時代連普通百姓都最不恥的職業,那可是死後都沒臉見祖宗的行當。 更不用提那些在那些以風骨自存的文人眼中了,那簡直天敵的存在,這也是為何李自成雖然聲勢浩大,投奔他的文人卻少之又少,即便那些城破投降的文官也僅是虛與蛇委,唯獨一個有才名幫他寫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詔書的平陽知府張璘然,還沒來得及寫呢,就被常宇一槍給幹掉了。 雖然他已經在西安立國稱帝,但心知依舊不過是個山寨貨,他太需要文人為他背書了。 而蔡懋德這個苦行僧,卻正是正統文職幹部,一早就在江西教育部任職,是為提學副使,又在著名學府白鹿洞書院講學,桃李天下,而後調到山西又和三立書院關係親密,此人是為山西文人之首不為過。 現在蔡懋德突然誓言旦旦要為他背書,能不讓他熱血沸騰麼,簡直比他親爹死而復生還開心。 可能有些人覺得太過誇張,一點都不! 想想李自成對那些明軍降將的善待,便知一斑,何況是這種著名大文臣。 事實歷史上,太原城破後,蔡懋德便在三立書院自縊身亡,並未和李自成照過面,但在大同的時候,李自成卻與另外一個大文官巡撫衛景瑗並且見了面。 知道他做了什麼嗎? 真的跪在衛景瑗跟前,聲淚俱下:“我他麼的就一農民,能混到這份上也算是天授之意吧,看著天意份上您就從了我吧” 當然衛景瑗回了他一句:去你大爺的。 然後一直等了三天,李自成見他寧死不降,就說:“你是個好官,又是忠臣,既然不願意降我,那就送你回家吧”。 但老衛卻對明廷忠心耿耿說:“你丫別廢話,趕緊弄死我”。 瞎子李說:“我可不殺你” 老衛一聽這話,深恐做不成忠臣孝子,自己偷偷溜到海會寺自殺了。 即便這樣,李自成聽聞後取了五十兩銀子,著人把靈柩送至衛景瑗的韓城老家入葬,可見其對名文臣的渴求和善待之心。 這也是為什麼他一聽蔡懋德來降,即便心知有詐也要搏一下,這也是常宇算準的地方,任由周遇吉怎麼撩撥他,弄得一柱擎天,慾火焚身,蔡懋德這盆水都能給他降溫,服服帖帖。 而且此事由蹊蹺,但也不排除蔡懋德真有投誠之意。 只是這個真實是幾成?瞎子李和他的幕僚要好好推算了。 從蔡懋德的字裡行間依稀可以推斷出一些細節,其實他本意或許不想投誠,奈何晉王為保性命令其穿針引線,估摸幾番爭論之後曉以利害後,老蔡頭終於認了,急匆匆的從太原趕來,正巧得知周遇吉剛擺了瞎子李一道,於是又是一番吐沫橫飛說服了周遇吉,並親筆寫信給瞎子李表明投誠心意。 如若此時是真,便可一舉三得,文有蔡懋德,武有周遇吉,王有朱審烜,簡直太激動人心。 此事雖水份太大,但也並非無稽之談,信就有五成真,何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李自成都願意賭。 之所以他和幕僚認為並非無稽之談的主因是,他們相信晉王要投誠這個可信度極高。 為何? 還不是李自成之前對待明廷宗族下手太毒,從開封洛陽等等之前那幾個藩王,只要被他逮住哪個不是扒皮抽筋,男的割雞雞女的做軍妓慘無人道的蹂躪,這事經過各種小道訊息加工,更駭人聽聞,也早已傳遍天下。 晉王年少,定力太弱,風聞賊軍手段加上此時兵臨城下,聞風喪膽願意投誠保晉王一脈也不足為奇,事實上,賊軍還未過黃河那會,蔡懋德在平陽府設定防線之時,晉王就嚇得趕緊讓他回來守太原城,若不是因為此,陳尚智和張璘然未必那麼輕鬆投降。 而且蔡懋德雖是巡撫,但在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