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雨不止。 雖是糟糕的天氣但當塗城內知府顧清漣卻長鬆了一口氣,昨晚他又無眠。 數日前賊軍逼近銅陵時他便向南京求援,然則總是猶如石沉大海,沒有回信沒有援兵,隨後賊軍入境太平府輕鬆拿下繁昌縣後直入蕪湖,距離當塗不過七十餘里,一時間人心惶惶,百姓舉家出城避難,因為任誰都知道當塗守不住! 顧清漣不想降但也不能走,他知道只要自己離開當塗半步,城池必丟朝廷亦會治他臨陣逃脫之罪,而其亦會受千古罵名!可城中只有五百守兵,讓他如何抵擋動輒就號稱十餘萬的賊兵,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派人去南京求援。 可南京那邊一直沒有任何回覆,這讓他心如火焚卻也豪情萬丈起來,人總有一死,那就轟轟烈烈幹一場吧。 話雖如此說,五百兵馬能轟烈個什麼。 顧清漣一邊遣人去探敵情,上城數日不下,就是擔心有人心懷鬼探趁其不備開門投降,這年頭這種因為叛徒丟城的例子太多了。 慶幸的是,賊軍雖已經佔了蕪湖數日卻尚無向當塗發兵的跡象,或許他們一路北上太過疲憊需要修整一段時間,又或者還沒將蕪湖禍害過癮所以多盤桓幾日,但不管怎麼說著又給了顧清漣喘息的機會,讓他對南京那邊又多了些幻想,萬一援兵正在途中呢? 不過他自己心底其實清楚的很,去報信的人沒一個回來不是死了就逃了,援兵又怎麼會來呢,自己只不過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罷了。 賊軍明明就在跟前卻不知何時殺來,這種時候精神上是最煎熬的,顧清漣的精神壓力大到要崩潰,畢竟只是個文官沒打過仗心理素質比不上武將。 這種煎熬終於在昨晚出現轉機。 終於來了! 顧清漣鬆了口氣,早死晚死總歸要死,這種提心吊膽不死不活的日子終於要結束了,因為賊軍終於來了。 百騎深夜冒充南京援兵叫門,這種三歲小孩都能看破的伎倆他們竟然還在用! 顧清漣覺得可笑至極。 當然,這會兒他覺得自己也很可笑。 來人雖不是南京兵馬,但絕對也不是賊軍,卻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是那個威震朝野的東廠的大太監來了! 更令他意外的是這個太監對他還很客氣,確切說是敬重。 對常宇來說,每一給盡忠大明的文臣武將都值得他敬重,顧清漣雖僅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文官,但能在這個大環境下面對氣焰滔天的賊軍而不退不逃甚至準備決一死戰,就當得起他的敬重,你瞧他敬重過南京城那一幫勳貴了麼。 常宇未入衙門先上城,當塗雖為府城不過數百守兵,老弱病殘一應俱全加之兵備不足,若賊軍來攻,能抵半個時辰都是奇蹟:“為何不號召百姓守城?” 顧清漣苦笑:“下官食君之祿以身殉國是分內之事,就不連累這些百姓了,此時城中百姓十去七八……”常宇皺眉他從南京來時並未遇到逃難的百姓,顧清漣察言觀色知他疑惑:“都往東邊逃了”。 常宇這才恍悟,心道這些百姓也是久病成醫,知道賊軍若下了當塗,下一步絕對就是去打南京,所以何必逃往南京呢。 “如所料不差,午後便有賊軍至,顧大人可先率本城兵馬去往城南姑溪河築工事”城上常宇遠眺正南,雨霧甚重迷迷糊糊瞧不見多遠,顧清漣的臉色一下就青了:“不足五百老幼病殘何故要出城迎敵,據城而守不行麼,還有……南京沒有援兵麼?” 常宇扭頭看了他一眼:“顧大人,本督是讓你築工事並非要你迎戰,那不是你的活,還有,援兵來了”。 顧清漣瞬間就老淚縱橫,嘴角顫抖:“來了,終於來了……”話沒落音竟身子一軟暈了過去,左右匆忙將其扶住背往城下,這個心神憔悴的老人乍聞喜訊再也扛不住了。 “況韌,接手本城兵權”常宇一聲大喝:“有違令不從者斬!” 哪有人敢違令抗命,很快這數百士兵連同數百百姓被派往城南姑溪河去築建工事,不多會金聲桓率先鋒騎兵抵達當塗,隻身上城來見常宇。 城頭上常宇將計劃說與他聽了,金聲桓心中一緊,這麼快就要打了。 常宇一指東南:“你從城東渡姑溪河去那大青山伏兵,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