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暗指史可法,王家彥,倪元璐等人。 邱瑜等人附和不已。 首輔李邦華端著茶杯看著杯中水沉默不語,作為文官他對常宇有著天生的敵意,但作為一個為帝分憂的忠臣他對小太監又無比的欣賞和佩服,可作為內閣的頂頭大佬,他也明白其將與小太監水火不容! 沒有理由,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敵對的。 文官集團和閹黨永遠是無法和平共處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歷來閹黨禍害甚大,前車之鑑不可重蹈覆轍,打壓小閹黨勢在必行,然眼下時機不對,一個不慎引火燒身適得其反”李邦華微嘆一聲,眾人皆皺眉。 因為他們心裡都明白的很,這數月見若不是小太監的力挽狂瀾大明此時或許早已滅國,眼下朝野皆稱其功,他們若趁機彈劾,必遭罵聲,成了過街老鼠,這對於愛惜名聲的文官們可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但閱兵之事乃最佳時機,若不把握住只恐稍縱即去”吳甡眉頭一挑:“若不然咱們來個迂迴戰術?” 眾人一怔,不明其然。 “對那太監暫時不彈劾,不打壓,先對準皇上發難”。吳甡微微一笑,李邦華抬頭看了他一眼:“如此也好!” 日落,華燈初上,整個京城依然沉寂在歡歌笑舞中,這數月間明軍打出了十餘年來罕見的戰績,讓老百姓們都覺得揚眉吐氣,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中無數走卒街販文人墨客在吐沫橫飛說著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各種各樣的訊息。 皇城內,首輔李邦華次輔吳甡求見崇禎帝,然後吵的不可開交。 外東廠衙門內,小太監熟睡如豬。 京城德勝門外越來越多的兵馬集結於此,奉令就地紮營休整,不得擾民。城東通惠河畔,高傑,劉澤清,花馬劉三人聽了探子的回報得知李巖的主力兵馬已經陸續回京,然而卻依然沒人招呼他們。 把咱們忘了? 三人面面相覷。喜歡扶明錄()扶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