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關痛癢。以後大局已定了,再分些兵力去剿滅他們就是了。”
“嗯,那我們還是分兵作戰,不過不是採用擠壓戰術,而是採用分割穿插戰術,將倭軍各部分割開來,儘量把其主力打垮,就回軍。”李國保也點頭道。
“既然是分割穿插作戰,能不能給我們配些新式的槍炮,以起來鎮懾的作用。”趙全節道,他作為一集團軍司令,當然知道北平軍在火器方面上有所突破,特別是小型火器上。
“軍需處是生產出了一批燧發槍,因為是純手工生產,不能量產,所以只有一千多支,這種槍最大射程才四百來米,有效射程一百米左右,用來嚇唬人可以,真想打死人那就難了,而且受天氣影響也較大,所以一直未裝備入軍中。”
“我讓人在槍上加裝了刺刀,改良了一下,只要運用得當,還是能拿到戰場上去拼一拼了。”萬磊又道。
其實,在機槍衝鋒槍自動步槍未發明之前,熱武器戰場上殺傷力最大的還是刺刀,很多人不是死於槍彈之下,而是刺刀之下。不過,刺刀要想在戰場上獲得勝績,火槍手就要經過一定的軍事操練,以熟練地掌握槍兵戰法,在戰場上才不至於吃虧。
而火槍手的選拔與訓練已經開始進行了,而且火槍部隊中,還有一支配有戰馬的騎射隊,這更是王牌部隊。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火藥不足,我們很多火藥都是炮用的,用到槍支上的很少,短時間內只能備下小部分,最多也就幾萬發。”萬磊口中的發,就是一次發射。
燧發槍不同於後世的自動式槍,它還沒有後裝的子彈,還是靠前裝鉛彈再加火藥,每發射一次就要進行繁瑣的裝彈操作才能發射第二次,這是萬磊不想將它們裝備到軍中的原因,實在是有些雞肋啊。
不過,用它來對付倭軍,這已經足夠了。倭軍不同於蒙古軍,倭軍中少有騎兵,大部分是步兵,而且倭軍所用的弓也很差,根本就上不了檯面,唯一讓人畏懼的,就是他們的近戰能力,即拼白刃的能力,所以,隧發槍在戰場上還是有很大的威懾力的。
“幾萬發已經足夠了,運用得好,可以打死一兩萬倭人,足以嚇破他們的膽子了。”趙全節道。
“好吧,這一批槍已經裝備到城防部隊中了,回頭把他們調到你們部下就是了。”萬磊也點頭了,沒辦法,各位司令都看好火槍,多次催他要裝備。可是萬磊對這些隧發槍還不滿意,也就在城防部隊中試著裝備而已。
萬磊不把隧發槍全面裝備入軍中,不等於他不重視火器發展,只是在火器發展初期,因為工藝的原因,小型火槍的威力還未顯現,而火器發展還是以大型火炮為主。而戰場之上,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冷兵器,熱兵器只能充為奇兵的作用。
說得直白一點,在戰場之上,火槍的心理威懾作用大於實際。而火炮不同,火炮是用來攻城的,射程遠威力大的火炮,不只能威懾敵人,還能轟破城池,再配合精銳的騎兵,那就是無往不利。
萬磊對火槍還是十分重視的,並找了很多優秀的工匠著力於研發新式槍,即後裝槍,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製造工藝不成熟,一般的碳鋼性硬且脆,難以打造成完全合乎規格尺寸的各種槍支部件。
好在近期有一位鋼鐵工程師搞出了一種錳鋼,這種錳鋼效能比碳鋼更優,而且在加熱到高溫的情況下,骨架柔軟,更易於加工成型,這讓陷入研發困境的萬磊又有了自信,高興之餘,他親自給那名工程師發了一千銀元的嘉獎。
“萬先生,從朝鮮戰場回來之後,我們是不是要出兵南下了?”商議完排兵佈陣,劉文秀就低聲問道,其他兩位與會的司令也眼巴巴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