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不會動的,所以官道上還算暢通。
回朝的路上,徐輝祖本想路過北平探一探北平軍的虛實,不過生怕被人誤以為是通敵,所以不敢去,直接就取道南下了。
朝廷這邊在大搞人事調動,順天府內部卻在開第一屆黨代會,二十幾名軍政議的代表組成第一批黨員,開會議定黨綱和黨章,之後集體盟誓,永不叛黨。接下來就是選出書記一人,常委五人,軍委五人,並從此定下黨軍一體的政策,軍隊由軍委直接領導。
立黨規黨紀的同時,還釐定了軍規軍紀,規定將官皆由軍功而升遷,不過政委由黨委指派,政委的工作就是保證軍隊的忠誠度的。軍委還下轄參謀總部,總部設有各級參謀,這些人也從將軍中提拔上來,平時或在軍校任教官,或在軍營指導軍訓,戰時作為參謀,輔助軍委擬定各種作戰計劃。
總而言之,就是要把北平軍從一支舊式農民軍向一支新式職業軍轉變,這支軍隊有組織有紀律,只服從軍委領導,而不盲從於主將。這支軍隊也有自上而下的嚴密的組織模式,一層領導一層,上級定下的作戰任務,下級堅決服從,真正做到指哪打哪。
萬磊還是當一名書記官,負責管理黨籍和名冊,至於常委,主要任務還是發展和審查黨員,而軍委也在發展大力發展黨內,很多營級以上的將領都被髮展成了預備黨員,只要過半年沒有犯大過,就可轉正。
另外,黨員內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總的來說,先入黨的就是元勳,後來加入的就按先後排定名位。而軍隊內部也好,政府內部也罷,都會有黨支部,設有書記,負責管理內部的黨員。總之,一層管一層,層層統屬,非有特殊情況,不得越級提升。
“各位,你我志同道合,還望他日以富貴相見!”萬磊沒有說什麼祝詞,只是一拱手,又道:“今日在下請客,大家不醉不歸。”
“好,不醉不歸。”眾“黨魁”群起響應,因為他們已經可以料想到,這個被命名為祖龍黨的黨組織很快就會像滾雪球一般壯大,他們的好日子不遠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待得北平軍兵強馬壯之時,就是他們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之時。
第137章 因勢利導(十四)
果如劉夫人所言,徐輝祖被調回京師之後,順天府就獲得了短暫的和平時期。現在總制山東和山西軍事的是武定侯郭英,這傢伙年老體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主,一方面對北平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另一方面派人與盤踞遼東的燕叛軍和談,爭取劃錦州而治。
而朝廷方面則積極調動大軍南下,並任命徐輝祖為徵蠻大將軍,領五萬禁衛軍和廣西雲南的邊軍共三十餘萬人,準備武力解決掉安南的叛軍。按說現在北面有強敵環伺,朝廷不該再開戰端,以面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境中。
不過,洪武年以來數十年的勝績,讓朝廷開始自大起來,以為朝廷軍一出誰與爭鋒,殊不知,要打贏一場戰爭,不只是要有勇兵,還有智將,更要有堅挺的後勤,少這一兩樣,結果都是悲摧。
朝廷上的事萬磊是不關心的,他趁著這短暫的和平時機,一面大力練兵,一面大力恢復生產,不只是軍工重工方面的,還有民生方面的,比如說,派人在沿河邊開闢出菜苑,種植時鮮蔬菜改善百姓的菜藍子;開放山川河流,集中百姓漁獵等等。
消費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產品,當一個人吃飽穿暖之後,自然有更高的要求,聽書看戲遊園戲水,這些都是品味生活。萬磊是不會放任治下的百姓向放鷹走馬喝酒**方向墮落的,他一邊開夜校科普掃盲,一邊釋出專利法,甚至還設立專用資金,獎勵發明創新。
動之以利,這下順天府的百姓就動起來了,幾乎每天晚上夜校開課都會滿員,很多人還是站著聽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