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十月二十五日,這支換裝的部隊與南路軍的後續騎兵部隊在白古城外匯合,實現了對白古城的合圍。
同一時間,北路軍也穿越了高山急流,一路上開路修橋,步步為營地殺到了阿瓦城外,實現了對盤踞在上下緬甸的兩個大國的合圍。隨著白古與阿瓦這兩大王朝的節節潰敗,一些平來依附於這兩個王朝的小國小城邦紛紛改換門庭,更多的是直接開門迎降。
十一月初一,因多次勸降無果,南路軍開始攻擊白古城,大炮連轟了五日,直接把這個佛教古城炸成一片廢墟,更有數以萬計的居民在炮擊中身亡。
之所以轟得這麼狠,除了是為了震懾,更是為了從根子上消滅緬甸人的文化。要知道,緬甸國靠近印度,受佛教影響很深,從國王到百姓都崇信佛教,可以說是一個佛國,這與崇尚道教與科學的大華民國格格不入,如果不把佛教連根拔除,就不利於大華夢的輸入。
南路軍狂轟白古城的時候,北路軍也在阿瓦城外集中火力進行最猛烈的炮轟,阿瓦國王見勢不妙,帶著近萬軍隊棄城突圍,逃入了深山之中,阿瓦城沒有了守軍,當日城下,北路軍司令員下令將城內的居民和庫存的金銀細軟全部遷出,然後放火燒城,又一座佛都陷入火海之中。
徵緬軍轟燒大都,隨軍的緬甸民國護**也不甘人後,四散開始燒殺劫掠。由於緬甸各王朝都是撣族人,對緬甸國內其他民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護**中又以被迫害的孟族人和緬族人居多,他們怎麼會放過這個報復的機會,一場場民族大清洗行動在私下開展著。
因為種族仇殺,大量緬甸人被殺死,更有大量貴族地主被滅門,總而言之,緬甸國在流血,人口急劇下降。對此,萬磊心中是暗喜的,不過為了塑造偉光正的“大華夢”,十一月十一日,他特別下了一道總統令,嚴禁緬甸人自相殘殺,還嚴令徵緬軍要起維和作用,要阻止大屠殺事件的發生。
當然,命令歸命令,執行上卻是另一回事。從十月末開始,大屠殺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中,各大小城鎮被劫後被燒燬,就連各個佛寺都不能倖免,大佛被推倒,各種佛器和佛籍被洗劫一空。
十二月十六,在深山老林中逃亡阿瓦軍殘部被圍殲,阿瓦國王連同親信大臣被擒獲,上緬甸地區肅清,已經沒有抵抗力量。而下緬甸地區也隨著白古城陷落和白古王朝的覆亡而喪失了抵抗精神,各大小城邦望風而降。
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與緬甸國接壤的南掌國與暹羅國見緬甸國亂成一團,也趁機落井下石,派兵西進大肆劫掠了一翻。
當然,南掌國與暹羅國也只是暗中搶財物而已,他們還有自知之明,不敢強佔緬甸國的領土,因為他們都知道,緬甸國是大華民國的保護國,借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虎口奪食。
十二月二十四日,徵緬軍北路軍殺入緬甸北部山地,佔據了與印度接壤地區的多處要塞與重鎮,而南路軍也揮師南下,進逼位於馬六甲海狹北岸的馬六甲王國。同時,第四艦隊也配合行動,大量軍艦橫陳在馬六甲海峽上。
面對洶湧而來的大軍,馬六甲國王西利八兒速喇無力抗衡,只得向北部的宗主國暹羅國求救。而暹羅國也攝於北平軍的威勢,非但不敢派兵來救,還主動退兵撤出馬六甲半島,直接把那一片領土讓出,以避免與大華民國發生領土紛爭。
經過兩個來月的爭戰,徵緬軍不但佔領緬甸國全境,還征服了整個馬六甲半島。十二月二十五,萬磊在華園接見緬甸民國臨時政府總統刀世民,商討緬甸民國建國事宜,其中,最重要的是領土的劃分問題。
按照萬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