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發散的神思,盛明安將注意力放在黑科技程式的關卡和所謂的『獎勵』,首先是暗物質的候選粒子。
暗物質是物理理論上一種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不可見的物質,是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1922年由天文學家卡普坦首次提出『暗物質』的概念,之後被物理學家們以各種實驗間接論證其存在但無法直接證明、觀察和捕捉。
20世紀70年代,粒子物理學家研究出粒子標準模型,很好的描述了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三種力(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及其組成物質,但中子中性而夸克內部帶有電荷且電荷被某種不知名原因影響而呈現均勻分佈的狀態。
標準模型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於是又有物理學家作出粒子內部存在某個迄今未知的磁場遍佈空間抑制了中子的不對稱性的假設,由此猜想進行調整粒子標準模型,允許該磁場的存在,進而得出存在一個新粒子的理論。
該新粒子被命名為軸子。
軸子幾乎沒有重量,目前無法被觀測,但數量無限多。
人們意識到軸子的存在可以用來解釋宇宙標準學模型中缺失的將近85的宇宙質量,如果證明瞭軸子的存在,就能解釋暗物質的來源以及宇宙中主要的物質組成成分。
簡單點來說,人們透過解釋粒子內部的基本力和物質組成類比宇宙標準模型,透過假設粒子內部存在的某個磁場、某種新粒子,進而推斷出宇宙中的暗物質。
因為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世界的作用力都相似,彼此建立起來的標準模型可以互通有無。
理論上而言,軸子一定存在,但這個假想粒子只是『可能』是構成暗物質的潛在粒子之一!
所以黑科技程式說的是『暗物質最有力候選粒子之一』而不是『暗物質粒子』這個肯定的答案,真是該死的嚴謹!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建立相應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裝置,華國15年發射的dape(暗物質粒子探測),可能這麼說不認識,中文名『悟空』就應該熟悉了。
其次還有世界最深地下室的『熊貓計劃』實驗探測器於去年完成升級,也是探尋暗物質的大型機器裝置。
國外還有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國際多國聯合合作的新型探測器xenon1t等等。
以上是不同裝置、不同方式尋找暗物質的途徑,而證明『軸子』的存在無疑可用德國的alps裝置、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cast裝置(世界最靈敏的軸子望日鏡),或者國內『熊貓計劃』實驗探測的軸子暈望遠鏡。
除非親自參與這些科研大工程專案、得以操控大型科研裝置,否則光憑文獻和軟體模擬,絕對不可能捕捉到『軸子』。
這一關著實很難!
盛明安暫且將其放置處理,轉而看向下面的材料革命,磁分散電弧等離子的數值模擬?
這跟石墨烯提取技術有什麼直接聯絡嗎?或者有什麼直接作用?
黑科技程式總不會給他沒用的提示。
盛明安若有所思,陷入頭腦風暴中,從等離子體工藝製備石墨烯的方式聯想到目前已有的幾種技術。
射頻感應加熱等離子體、微波加熱等離子體,是熱解碳氫化合物合成石墨烯的技術,但耗能太高,產品均勻性低和穩定性不足,存在非常明顯的技術瓶頸,不能實現石墨烯的大規模產業化生產。
「磁分散電弧等離子?」盛明安喃喃自語:「熱等離子體的技術,因為等離子體的導電率隨溫度升高,電弧自動收縮,要求石墨烯合成在瞬息之間……」
大面積均衡加熱難以準確控制,最終導致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