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5頁

成吉思汗時期蒙古社會的性質與特點

成吉思汗時代是蒙元史上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時代,研究成吉思汗時代社會的性質與特徵對研究蒙元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蘭州大學民族研究中心的馬曼麗和安儉在2002年第1期《內蒙古社會科學》上發表題為《論成吉思汗時代蒙古社會的性質與特點》,討論蒙古社會的性質與特點。12世紀初,蒙古世襲各部統一的奴隸制合罕政權已逐步建立,此時,遇到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及宋、遼、金的大分裂時期,蒙古高原也陷入了分裂混戰局面,使得蒙古奴隸制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發展,便已經從基礎上開始動搖了;另外,成吉思汗由於統一的需要,而使大量的奴隸充軍,從而自覺不自覺地使本來的奴隸制解體。大統一後的蒙古國進入了未充分發展的奴隸制關係與新產生的封建制關係並存、由奴隸制早期社會向封建關係為主、封建關係處於上升格局的過渡時期,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國家的性質就是這樣的過渡社會狀態。蒙古國社會形態發展的特點是:表現為社會形態發展不完全或躍進式的發展;由於是躍進式發展而要求按社會發展規律進行補充發展的必然性。

《都元帥府修文廟碑記》中年代的修正

《都元帥府文廟碑記》是雲南蒙古族研究中的重要依據。雲南民族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王世麗先生在2002年第1期《內蒙古社會科學》上發表題為《雲南蒙古史研究中的兩項史實考》,糾正了碑記中年代的誤差。《都元帥府文廟碑記》的內容在傳抄過程中出現錯誤,將&ldo;至元&rdo;誤作&ldo;至正&rdo;,以至於基於此的研究出現年代上的混亂。王副教授在考證古籍和現存碑刻的基礎上,糾正了《都元帥府文廟碑記》中的年代應該為&ldo;&l;至元&r;二十有一年&rdo;修碑的年代為&ldo;&l;至元&r;二十二年&rdo;。

青海厄魯特蒙古與清朝的早期關係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湯代佳先生在2001年第3期《青海民族研究》上發表題為《青海厄魯特蒙古與清朝之早期關係述略》,探討厄魯特蒙古與清朝的關係問題。1637年-1696年是青海厄魯特蒙古與清朝之間關係的初始階段。雙方從及少正式接觸發展到經常互通書信、交換禮物的羈縻藩屬關係。此階段又以1655年固始汗去世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由於固始汗的努力,青海蒙古與清朝的關係發展比較順利,後一階段由於固始汗的去世,青海蒙古失去約束力,屢犯內地,因而與清朝的關係一度惡化。1697年-1722年為封爵朝覲時期。從康熙三十六年青海蒙古臺吉進京朝覲康熙皇帝,接受清朝封爵以後,雙方關係更加密切,清朝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勢,加強了自己對青海諸部的影響和控制,為最終完全控制青海作好了鋪墊。

黑龍江的依克明安蒙古部

依克明安蒙古部的蒙古人是厄魯特蒙古的一部分,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來到黑龍江地區生活。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的何日莫奇副教授在2002年第2期《內蒙古社會科學》上發表題為《黑龍江的依克明安蒙古部》的文章,介紹部分厄魯特蒙古人來到黑龍江地區以後的生活情況。文章分為1)依克明安,依克明安氏,依克明安旗,依克明安部。介紹依克明從姓氏到旗名的過程;2)依克明安旗的統治。介紹依克明安旗作為旗一級政府,經歷清朝、中華民國、偽滿洲國等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走過191年的漫長之路,最終化整為零,成為歷史;3)依克明安旗的人口。從乾隆二十二年的90餘戶300餘口到1990年的2636人;4)額魯特蒙古的地域。從清朝皇帝欽定的居住地到清朝末年民無定所的境地,到1949年人民當家作主。5)介紹厄魯特蒙古人到黑龍江地區生活以後的宗教信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