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整個新四軍的計程車兵待遇,是全中國最好的。

不單隻死後有著豐厚的撫卹,家人能享受軍烈屬待遇,傷殘計程車兵也可以進入榮軍農場,由國家供養。

甚至為了聚攏軍心,強化部隊的戰鬥意志,鍾泱還下令建造了忠烈祠。凡是英勇犧牲的軍事人員,全都可以葬入忠烈祠,世代受到祭祀,香火不絕。

這種心靈述求上的滿足,比起物質獎勵更吸引人。尤其是粵省這個古老文化意識依舊恨濃厚的地方,對於這種身後事的安排還是恨重視的。

而且對於大多數有志氣的軍人而言,參軍不就是為了殺敵報國,名留青史嗎?只要努力作戰,即使戰死了,名字也會被刻在巨大的石碑上,被人民銘記,。

這是何等的榮耀

就為了這個,也足以讓底層的將士無懼生死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立元帥府(一更)】………

1923年的1月,孫逸仙僱用的滇,桂軍,和吳佩孚支援的沈鴻英軍隊,聯合在西江蜂擁而下廣州。陳炯明不願遺禍桑梓,遂於一月十五日宣佈下野。

至此,這場定鼎東南局勢的大規模戰役,以孫系的勝利而告終。陳炯明的手上雖然還握著數萬兵馬,但是失去了廣州這塊膏腴之地,就等於失去了半個東南,難有翻身之機。

隨著東路討賊軍入駐廣州城,陳炯明所組建的省政府統治宣告結束,而他一直在倡議的廣東省憲政計劃也全都被新主廢棄。在孫逸仙的眼裡,民主是個口號而已,軍政和黨政才是根本。

廣東省憲應該是中國人可以自豪的一個政治檔案。它特別注重教育,規定每年省預算最少要有十分之二用作教育經費,而不能超過十分之三用在軍事上。省憲第二章詳細規定人民的權利與義務,幷包括各種法律上步驟,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與人身自由,實是保障人權的根本法,即以今日人權活動者的眼光來看,也是無可詆謗的。

至於縣長,縣議員民選,更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事業。可是,到一九二三年孫逸仙舉兵回粵,便全然斷絕了。中國到今日已過大半世紀,尚未有再看到如此真實去爭取代表民意的政府之企圖。

只不過,生於亂世,陳炯明用這種理念而又無強大的實力作為支撐,最終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許多時候,歷史就是如此殘酷,無怪乎當日鄧鏗對陳炯明說“天下不能容好人”。實是於生死之際,勘破了世事人情。

可悲,可嘆。

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當然不會記錄這些,但是想要成為智者,就必須去思考這其中的因由。

鍾泱悠閒地倚著沙發,斜枕在鬆軟舒適的扶手上,大略的翻閱了一下今日的早報。

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不過是閒著無事,看看報紙上的記載和周華收集的資料相差多少。這個時代的記者,在職業操守上還是值得信賴的,許多資訊也比較詳實,評論觀點也尚算中肯。

時至1923年初,陳炯明不戰而走,退守東江。將大好的廣州城拱手與人,或許在他的心目中,依舊好抱著不與孫逸仙相爭的心態。亦或者說,對於對方的治理才能還抱有僥倖心理。

到了1月26日,孫逸仙在上海自己的家裡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其間,發表和平統一宣言,主張裁兵救國,此宣言立刻得到黎元洪、張紹曾、段祺瑞、張作霖、盧永祥等的贊成。大家都在感嘆,這老小子可算是消停了。

2月21日,孫逸仙回到了闊別半年的廣州,但沒有再任大總統,而是任陸海軍大元帥。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孫逸仙已經放棄了不受輿論支援的“護法”口號,起碼在短時間內不準備再與北京政府為敵了。

大元帥府址坐落在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這幾年間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