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是選不上才寫那篇文章的。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如果能選上呢?高菁沒有說。高菁畢業後成為一家外企的員工,生活快樂,對職業滿意。對於當記者寫文章的事,她說,現在沒想過,以後再說。 緊接著,中國婦女聯合會在1994公開表態反對舉辦選美比賽。從那時起,直到2003年,十年之中,所有的由美女參加的比賽,沒有誰敢用“選美”這個詞。2003年5月,香港鳳凰衛視以大陸為主舉辦了面向全球華人的“中華小姐”選美大賽,在名稱上、方式上與世界著名選美賽事接軌,第一次在大陸提出了選美的概念。因此,這一年在歷史上被稱為“中國選美元年”。 圖片:華姐 誤區 誤區1、選美就是選臉蛋。選美真的是把女孩兒變成一個個繡花枕頭,成為胸大無腦、腹內草莽的人?對參賽者而言,徒有其表是斷難矇混過關的,在臺下多位專家型評委和觀眾的眼睛面前,只有智慧美麗型的女性才能真正折得桂冠。參賽者也不會簡單因為一場選美而頭腦發暈,放棄自己的學業或專長,憑真本事打拼已成為職場常識。尤其是那些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選美賽事的佳麗,集貌美與聰慧於一身,以良好的教育背景展現當今中國女性的風範與氣質。 誤區2、選美與校園文化不相符合。學生應以學業為重,拒絕參加選美。復旦大學的選美,曾經掀起一場轟動異常的文化質疑,想象不出為什麼那麼多高智商的人,會熱衷於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選美其實是很優雅的事情,而且大學生選美有很多優勢,比如外語,還有氣質方面,應該積極地去展示自己,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好處。一些學校公開表示反對其實沒有必要,學生自己愛參加什麼活動都是自己的自由,何必一定要強調〃大學生〃這個字眼呢。 誤區3、選美將使人缺乏自重,成為商業利益的犧牲品。有人認為,過分強調女性外表的美麗、性感使兩性之間的差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強化了,不利於女性追求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分工。女性會變成賺錢的手段和工具。其實在公眾面前展示美貌和身材是女性個人的自由和權利,與道德無關。〃參加〃選美〃比賽奪取鉅額大獎,進而進軍演藝圈、時裝界已經成為眾多中國年輕女孩的夢想,她們中不乏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18歲的湖南女孩徐雅菲以全省文科最高分被北大新聞系錄取後,又報名參加了當地電視臺組織的〃星姐〃選拔比賽,角逐高達百萬元的大獎。〃我相信自己能當上高考狀元,也能在選美中發揮到最好!〃經得起選美的〃酷刑〃考驗的優勝者,必是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泳裝和晚禮服都過關的,才藝與前途都光彩奪目的。之後,他們承擔起選美賦予自己的社會價值與責任,成為潛在的影視明星,城市形象的親善大使、公益事業的代言人和時代風尚的領潮者。 總之,選美在中國的登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標誌性的進步,在社會生活和文化上的進步意義十分顯著。過去,我們主要強調的是“心靈美”,那是隻一個抽象概念,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選美則簡單得多,它就是看人長得好不好,聰慧與否。這種評判是基於人類長期以來智慧的一種積累,是傳統的,也是我們常說的“客觀”的,它與民族、風俗和地域有關。這種“直接”的審美,之所以尚能“遺傳”至今,實在是因為人類太“好色”了,人類只有在美色面前從不說謊,從不違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中國選美元年:與世紀同步的美麗風暴(2)
從接納選美到舉辦選美、欣賞選美,中國人隨著東方之門的開放,有了日益寬容的心態,有了大國的風範和健康的審美觀。這種嘗試的潛臺詞也許可以這樣解讀: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已經不再把選美看做是“不健康”的活動;在世界選美活動中勝出,雖然並不意味著能為國家形象錦上添花,但起碼它能向世界透露一種健康、積極、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