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都有專門的中郎將府,管理這些內衛。
玄武門就也有十二衛的內衛輪流把守。
每次都是兩個衛的內衛當值。
然後還有左右監門衛的人負責監督。左右監門衛是唐朝不統兵的衛,每衛只有百餘官吏,專門負責掌握門禁的,左監門中郎將負責管進,右監門中郎將負責管出。
每天得有他們的鑰匙、門符,才能開啟城門。平時內衛把守著玄武門,還有監門衛的官吏監督著。
然後就算這關也過了。
可皇宮之中也還有侍衛,是千牛衛的帶刀侍衛。
總之,想要帶兵進入到皇宮,到達皇帝的身邊,幾乎是沒有可能。
一道又一道的關卡,各不相統的一支支兵馬,想把這些人全都收買了,簡直比登天還難。
李世民對此很絕望,東宮兵強馬壯,打不過去,皇帝更是守衛森嚴!
他留在京師毫無機會,還不如想辦法外出。
“我想去隴西!去張文遠那裡!”李世民道。(未完待續。)
第379章 唐租界
隴南的戰事來的快,結束的也快。
党項八部正集結兵馬,準備一舉弄死弄殘白狼羌三國,結果吐谷渾大汗傳令過來,休兵罷戰。
吐谷渾慫了,党項羌也退了,最終冶利部成了最大的輸家,他們的牧地草場都成了大唐新開拓的邊地。
漓源、洮源、羌源和赤水、同德,大唐新增五縣,拓地八百里。
吐谷渾認慫了,張超也沒有再得寸進尺,而是見好就收。用張超的話說,不急於一時,階段目標完成之後,那就好好的消化一下。
下一階段的任務不是繼續一味進攻,而是要完成對佔領地盤的控制和穩固。要修路築城建堡,屯兵移民。
這些新佔之地,都是優良的牧場,因此會以建立牧場為主,也少量開墾一些耕地。五縣會連成一線,用堡壘兵站組成一條武裝防禦帶,既鞏固這新佔的幾百裡地,同時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他新開拓的那條南方的商路。
張超承認了吐谷渾與唐儉簽訂的邊境劃界。
黃河的那個大灣,一百多里寬幾百里長的地帶,依然是吐谷渾人的走廊,可以連線東部的党項羌。
但張超也強行在赤河縣與南面一百多里外的白蘭羌地盤間,規定了一條寬約二十里,長一百五十里的緩衝區。
這片地區,其實就是大唐洮州與白蘭羌、吐蕃等的通商路線。
為避免以後過境的時候,遭受吐谷渾人的攔截,因此他提出把這條通道設立為緩衝區,唐和吐谷渾都不得在這裡駐軍,也不得攔截唐和吐蕃、白蘭羌等國商隊。
這樣一來,唐和吐蕃、白蘭羌之間,便只隔著黃河的兩道河段。
張超甚至提議在唐赤河縣與白蘭羌之間的那條吐谷渾的通道上,建立一座商城。
“這座商城可以供大唐、吐谷渾以及白蘭羌、吐蕃等各方來此交易,互通有無。大唐負責在此築城,向吐谷渾每年交納地租。”
戰後剛過去兩月時間,張超已經在原白冶利的大營地築起了一座赤水縣城。
不大的縣城中,張超正與冶利部的首領們議事。
曾經的冶利七部,現在還剩下了冶利五部。黑冶利早被滅,青冶利在損失了首領和一半族人,又在最後一戰中損失許多青壯,戰後,青冶利剩下人口被其餘五部給瓜分了。七部從此剩下了五部。
停戰後,慕容伏允把黃河那個大灣灣進去的長六百里,寬約二百里的地盤,重新劃分給了冶利五部。
冶利五部剩下的十餘萬人口,重新在這裡安置下來。
張超想租的這段寬二十里,長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正是白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