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趁熱,繼續道:“若說起孝,莫若是替君父分憂,依臣看來,裕王這才是真正的大孝。陛下伱想,朝中的大臣清流們多厲害啊。想當年的左順門事變。楊慎帶著百官伏擊張璁和桂萼,若不是這二人跑得快。只怕要被他們給打死。”
“因此,遇到這種集體上書的事件,出來內閣的閣臣們,誰敢阻攔,一個不小心就是血光之災。也只有裕王,不顧個人安危,敢於衝到清流面前,這是大勇。又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三言兩語說服眾官,此乃大智,如此大智大勇之人,陛下有又什麼好責怪的呢,難道不是大孝嗎?”
一席說說得滔滔不覺,嘉靖第一次感覺到吳節的能言善辯,良久才恨狠道:“好吧,就算裕王此舉乃是大大的孝順,可未免沒有收買人心養望的嫌疑,端的可惱。”
“陛下想錯了。”吳節又搖。
明朝的文官當面駁斥皇帝本是常事,嘉靖並不生氣,道:“怎麼就錯了?”
吳節:“聖人有云:孝,論行不論心。”
“論行不論心。”嘉靖眉毛跳了跳。
吳節耐心道:“漢朝時以孝治國,中央選拔人才的時候優先選用孝子。如此一來,就有不少故意做出許多出格的行為,什麼臥冰取魚,什麼埋兒奉母,什麼賣身葬父……林林總總,將孝道一事弄得淒厲慘烈,也不近人情。以我們今天的目光來看,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甚至有譁眾取寵的嫌疑。那些人之所以這麼做,還不是想以此為進身之階,以便舉孝廉好去做官。起動機自然令人不齒。可即便如此,後人依舊要以此為楷模。不為別的,實在是孝之一字,乃是人倫綱常的基礎。”
他吸了一口氣,接著說道:“我們也不能因為有人在行孝的時候別有動機就徹底否定這一行為,這就是所謂的論行不論心。人無完人,若凡事都要問心,這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好人了。”
“況且,裕王今日的所作所為,對朝廷對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又為什麼要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呢?凡事只問對錯,不問目的,做對了就是做對了。”
嘉靖聽了吳節這一大段話,眉宇舒展開了,良久,面上的潮紅消退。這才嘆息一聲,喃喃道:“人不完人,論行不論心。吳卿,伱確實是將聖人之言讀進去了,並吃透了啊!其實,有的時候朕還真的犯了論心不論行的錯。”
“裕王至孝,朕是知道的,往日間,對他也是嚴厲了些。”嘉靖一邊嘆息一邊搖頭,神色卻蕭瑟起來:“朕是對朝中的臣工們不放心啊,我大明朝這麼多官員,能夠留給後人的又有幾個。尤其是有些人,現在就在裕王、景王身上打主意,這樣的人,朕不能不防。聽伱剛才這席話,朕突然想到,是不是思慮和懷疑太多。人非聖賢,怎能沒有私心雜念,有的人想著榮華富貴,要從龍,也可以理解,不必太苛刻。兒孫自有兒孫福,朕也管不了那麼多。”
他走到吳節面前,將倒在地上的滴漏滿滿扶起來:“朕聽了伱的話,突然明白,其實裕王卻是個有才幹、有擔當之人,大明朝將來有這樣的君主,也是伱們做臣子的福分。只不過,往日間朕對他太嚴厲,壓制了他的才幹。朕現在也是該放手的時候了。既如此,也不要給後人留太大的爛攤子,朝天和玄都兩觀也不要修了。朕老了,也累了,等過完年,就讓裕王接了位,朕一心玄修。伱說,這朝中的大臣誰可以輔佐裕王?”
聽到這話,不但吳節心中震撼,連屋子中跪著的幾個太監也是面色大變。
看樣子,嘉靖是下定決心要送裕王上位了。
確實,今天裕王的表現實在太出色了,無論手段、氣度還是品性,都符合一個君主應該有的素質。這一比,卻已經將景王徹底的比了下去。
吳節知道已經說服了嘉靖,心中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道:“軍國大事,自有陛下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