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江原道是多山地帶,打起來有些麻煩,而且他的戰線也會拉得過長,不利於南北互相支援。
所以經過最後的考慮,他準備西進,不過西進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如今整個平安道,大致有三股大勢力。
除了佔據定州和安州的柳東旭,還有佔據平安道北部的寧邊大都護府使徐春輔,佔據平安道南部的平安道觀察使鄭晚錫。
透過細作探報和謀士的商議,趙興鎮決定首先攻打柳東旭,且是定州。
之所以是定州,而不是安州,也主要是兩地的起義軍數量不同。
除了趙興鎮,佔據平安道北部的徐春輔也盯上了柳東旭。
不盯上也不行,作為寧邊大都護府使的徐春輔,現在幾乎佔據了整個平安道北部,如果他還想再進一步,只能南下和東進。
如果是東進,他需要翻山越嶺,經過長途跋涉才能攻到咸鏡道。
可咸鏡道人口稀少,又是嚴寒之地,顯然不是明智之選。
如若南下,不僅定州和安州就在眼前,人口還不少,且繼續南下,就是平壤、黃海道等人口眾多的富庶之地。
無論怎麼看,徐春輔都覺得南下比東進更具價效比,且同樣選擇了防守更薄弱的定州城。
所以就在趙興鎮起兵六千,氣勢洶洶朝定州殺奔而來的時候,徐春輔也正在集合大軍,準備攻打定州。
半島北方烽煙四起之時,南方也不太平,特別是慶尚道觀察使金會淵不安分。
金會淵因趙興鎮攻佔了江原道北部,覺得江原道觀察使洪義謨此人是無能之輩,無法整合自己的地盤,便打起了江原道南部的主意。
與此同時,谷山府使吳毅常,因與黃海道觀察使李海愚積怨已久,也在黃海道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平安道這邊,徐春輔正命令林栽洙為主將,趙恩錫為軍師,率兵兩萬討伐定州時,趙興鎮也領著兵馬進了寧邊地界。
徐春輔的兵馬雖多,但其實戰鬥力不怎麼樣,最起碼有一半是農民兵,就算是職業兵,戰鬥力也遠不如柳東旭手下的兵馬。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各地官員為了擴軍,鎮壓叛亂,大多都是強行拉壯丁,倉促應戰。
一場戰鬥過後,補充兵員的方法,依舊是強行拉壯丁。
而且為了節省糧草,一般沒有戰鬥的時候,還會讓那些強行拉來的壯丁繼續回去務農。
這樣的模式下,有些地方官員看似兵馬強壯,實則戰鬥力也就那樣。
不是柳東旭和這些官員不想大規模培養職業軍,主要是人口和糧草限制了他們的野心。
林栽洙原是定州牧使,後來洪景來率大軍攻佔了定州,他只能被迫逃到一直沒有被攻破的寧邊。
後來李堯憲圍困定州城,林栽洙還隨徐春輔一起,攻打洪景來在城外的據點,因此他後來成了徐春輔麾下的大將。
趙恩錫身份也不簡單,他原本是龜城的府使,官職比徐春輔低不了多少。
後來朝廷因天下大亂,放開了各地官員擴軍的限制,讓徐春輔的實力迅速擴張。
隨著實力擴張,徐春輔慢慢拿下了整個平安道北部,趙恩錫便成了他的手下。
趙恩錫可是府使,為了限制他的權力,徐春輔只讓其當了一個軍師,算是徹底奪了他的兵權。
趙興鎮這邊,大軍是從咸興出發,可定州、安州、寧邊三城離得太近,他只能率兵從寧邊北面,穿插到寧邊和龜城之間攻打定州。
他這樣做,除了不想被安州的起義軍發現以外,再就是不想與徐春輔發生衝突。
趙興鎮的戰略,是先拿下定州,然後再拿下肅川,最後夾擊安州,切斷徐春輔南下的路後,再想辦法將其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