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2部分

太祖乾德五年建廟之後,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炎帝廟也歷盡滄桑,屢毀屢建。

蘇九站在山腳下,看著這炎帝陵。

心中感慨萬分。

沒錯,炎帝陵正是烈家之地。

而九鼎守護家族的烈家,正是炎帝的後人。

皇甫謐在他的《帝王世紀》中說過:“《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炎帝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位在南方。……又曰本起烈山,或稱烈山氏。……自陳營都於魯曲阜。……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納奔水氏女,曰聽夭,生帝臨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

在這裡,皇甫謐是講得明明白白的:葬在長沙(即今炎陵縣)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之後《補史記﹒三皇本紀》、《路史》等諸史籍均持此說,未見史籍中有其它說法,亦未見有史籍對此提出異議。

而烈家這個姓氏,就是炎帝的後人姓氏。

風水界中,對於這個事情所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只有一些傳承久遠的家族,才清楚這其中的辛秘。

蘇九看了一會這炎帝陵,邁開步伐,就直接進去。

一進為午門,拱形石門,接著是米朝覲廣場,左右分列為拱形戟門和長方形掖門,門扇均為實榻大門。

漢白玉石碑,前嵌盤龍龍陛,取名龍蟠虎踞,天下一統,江山穩固之意。左右分立雄健的山鷹和白鹿花崗石雕。

二進為行禮亭,是炎黃子孫奉祀始祖的地方,採用廡殿頂,前後簷各四柱落腳的三開間長方亭,亭前嵌雙龍戲珠龍陛,取名雙龍起舞,盛世逢年、天下太平之意。

亭中設定香爐、燭臺,供人們進香祭拜行禮之用。行禮亭左右為捲棚硬山式碑房,收集了歷代告祭文殘碑八塊。

三進為陵殿,重簷歇山頂,由三十根直徑60厘米的花崗岩大柱按四排前廊式柱網排列支撐,上下簷為單翹昂頭五彩斗拱,正脊簷角飾鰲魚獸吻。

殿內天花飾以金龍和璽、龍草和璽、龍鳳和璽及旋子式、蘇式等彩繪,共繪彩龍九千九百九十九條。

大殿門額高懸****同志題詞匾額“炎黃子孫,不忘始祖”。

殿中設花崗基石神臺,上立檀木神龕,龕內端坐炎帝金身祀像,上書“齊天鼻祖”。

炎帝兩手分執各穗、靈芝,身前是藥簍,左右為木雕蟠龍邊柱。

殿前龍陛為漢白玉臥龍浮雕,臥在炎帝陵前,似走非走,取藏龍臥虎、皇權至上至尊之威。

四進為墓碑亭,採用四角攢尖式屋頂,簷角高翹,亭內正中樹一塊漢白玉墓碑。亭後為炎帝墓冢。亭後是炎帝墓冢。冢丘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鬱郁。

一路走來,看著這散發著古老蒼穹氣場的炎帝陵建築,蘇九的心中感慨萬分。

烈家出世了。

祝吙告訴自己烈家出世的方式,讓蘇九心中有些無奈。

沒有想到,隱世了上千年的烈家,居然會以這種瘋狂的方式,出世。

看來這個風水界是不會平靜了,馬上就要掀起波瀾了。

蘇九心中清楚,炎帝陵祭典是千百年來後人為緬懷炎帝豐功偉德所形成的一套祭祀活動。

原始的炎帝陵祭祀活動包括祭天、祭祖、祭神,而封禪和蜡祭、儺舞又是原始祭祀文化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蜡祭是原始先民在臘月裡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

傳說,在蜡祭的前一天,先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舉行盛大的儺舞。

儺舞源於驅疫除鬼儀式,是一種裝扮成能能威懾病疫鬼域的面具舞蹈,常常由驃悍健美的青壯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