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赫這話說的皇帝都覺得太假,他自己的兒子自己不知道有個幾斤幾兩嗎,全靠歪打正著罷了,不得不說,這小子是有點運氣在身的。
皇帝和顏悅色地對眾位大臣道:“諸位若在農業一事上有問題,可將問題問于田愛卿,看看愛卿研究之後是否能為我們解惑。”
田茂赫也很坦然:“陛下,臣才疏學淺,恐怕不能解天下之惑,但臣願意為之努力,臣願意將此法命名為對比法,對比或許不能揭開謎團,但是不對比謎團永遠是謎團。”
這話說的皇帝很滿意,畢竟在此之前,誰還能想到這上面也有各種彎彎繞呢,田茂赫願意去做就很好,因此安撫道:“愛卿盡力去做便是。”
見田茂赫記也記完了,問也問完了,年宇良趕緊問他要人:“陛下,田大人,勿突之地還需要有江南種植之法的人才。”
田茂赫聽了趕緊保證道:“年大人放心,我自會安排熟識種植改造之法的人跟大人們同去。”
年宇良、戚建安等人知道他們此行必是板上釘釘,雖然他們一開始是抗拒的,但是冷靜下來想想,這對於他們雖是挑戰但也是機會,沒聽說如今富饒的江南幾百年前都是沼澤嗎,既然江南可以,勿突就算太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要錢要人,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修路,這可是個大工程,勿突整個國可能也就一百萬人,就這還比蔥如多上十萬。
真是治理的時候嫌人多,幹活的時候嫌人少,整治田地要人,修路要人,真是哪哪都要人。
“陛下,勿突前路難行,地廣人稀,請陛下徵召民夫修路。”
秦懷景的聲音在今天再一次響了,這次他說的是:“啊,我們不走海運啊?”
秦懷景記得他們秦武朝是有大船的啊,別說記得了更是親自坐過,就在今天上午,他們來這東瑤池的路上他們皇帝一家坐的就是好大好大的龍船。
那船真大啊,二三十米寬,一百米長,幾十米高,跟他現代裡見到的大船也能比一比了,這可都是木製的。
聽說海船能做的更大,河船因為河道的限制所以做的小了些,畢竟也要能透過才行,做的船太大,有的河面狹窄,都塞不下。
年宇良聽秦懷景說為什麼不用海運解釋道:“殿下,勿突雖然邊境是海,但幅員遼闊,中部地區沒有海,所以運輸還是要靠內陸執行才是。”
左相鄭世倫贊同道:“正是,就算能走海運,但是海上也有大風,陸上還是要修道路的。”
工部船司侍郎賀久名敏銳的捕捉到關鍵資訊,站出來道:“陛下,不可走海運啊,走了海運,內河的漕工不就沒有了生存來源了嗎?”
什麼玩意,秦懷景震驚了,難道這裡還有什麼‘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嗎,秦懷景不知道,其實這些年,希望海運糧食的呼聲一直都是有的,朝廷上下對此也是爭議不休,
一方面海運確實方便,秦武南海設立各郡,設下呂宋、壽山、西山、舊港、南玻、文琅
二十多個郡,這些地區或因為山地修路困難,或因為是海島與大陸並不連線,因此繳稅多走海運。
別說南邊海上運糧也多有商人乘船去西邊貿易,因此海運的好處朝廷上下是盡知的,載量大於水運大於陸路。
但是最後許多能走海運不能走的原因就是,需要考慮到國內漕工的工作問題,走了海運勢必有很多人失去飯碗,這些人沒有工作就會變成流民,給社會帶來極大的隱患。
所以海運的呼聲總是會在繳稅消耗過大提出,又在需要這麼多飯碗提供下降。
秦懷景好奇:“國內漕工有多少人?”
船司侍郎賀九名見是三皇子在問,早已收起當初對三皇子紈絝子弟的印象恭敬的回答:“約有一百二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