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這名字很特殊!那日來到了禮堂,人很多,隨便找了一個位子坐了下來。

況教授從《史記》的遊俠列傳開始講起,之後是魏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公案俠義小說,以及最後現代武俠小說的發展,娓娓道來。

最後況教授言道:“俠士,取自夾士,甲士,其古義為武士,本是一中性詞。韓非子曾經作書批判,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頗有貶義呀!然而他也讚揚俠者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成,不愛其軀,赴世之厄困。上面我們從史記一一講到當代,那麼從武俠文學的發展來看,其發展是經過了三個階段:其一是以史記遊俠列傳為代表的儒俠階段,體現了儒家的民本主義價值思想,具有強烈的個性解放意識和反抗精神。其二是武俠公案文學,清官與武俠的合流,武俠文學沒落為奴才文學。其三就是當今的武俠小說,以其商業,通俗鮮明的特點而迅速佔據讀者市場。”

況教授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與前兩者不同的是現代武俠小說往往不存在絕對的善惡,價值判斷,也就是說書中人物常常沒有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像金庸先生最代表性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亦正亦邪,活得很世俗,也活得很風光。在科技發展的未來,武俠小說還能不能繼續發展,武俠文化還能不能有一席之地?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韓非子口中,儒和俠還是相應的,其內在含義相差並不大,孟子也講過雖千萬人而不返已,其實也就是一種俠義精神。到儒家思想一旦成為正統,維護皇道,就開始與俠義分道揚鑣了。俠義思想深植於弱者渴望得到扶助的心理中,只要有不公,法律對之又無可奈何的現象存在,弱者的心裡就會渴望殺富濟貧、扶危救困英雄的出現,而這就是俠義小說生長的土壤,至於是否再以武的形式出現,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況教授的這番總結贏得滿場熱烈的掌聲,接下來是回答學生的提問,場面很是熱鬧。

我悄悄地退出了禮堂,感慨頗多,過去的一幕幕在眼前流星般劃過。我所識的那些慷慨就義,不畏懼生死俠士,其短暫悲壯的一生何嘗不是瞬間的永恆?像我這樣依然飄飄蕩蕩於人世間,活得再長一些又有何意義?一時間,我感覺即使是徹底的大知大覺,一切都歸了個“無”,世界豈不是無趣得很?我不禁苦笑,難怪我成不了佛,成不了仙,原來是還眷戀著塵世間的樂趣。

呵呵,腦海裡突然冒出濂溪書院的大和尚常說的一句口頭禪:

做佛要做歡喜佛!

做仙要做逍遙仙!

做人要做自在人!

沒錯,我自逍遙,歡喜天天,賽過神仙,這話說的一點也沒錯,我的心情頭一次開朗來。

第五章球場情場

自從聽了況教授的報告之後,我對武俠小說感起了興趣。老三王生是個武俠迷,我問他有什麼經典推薦。老三驚喜,很是奇怪我什麼時候對這些末流的東西感起興趣。老三忙向我推薦了一些,於是這些日來我陷入了一個武俠的世界,千古文人俠客夢。沒想到我之後的時代發展了專門記錄俠客義士的小說。

瞧我看了幾天,老三就湊過來和我探討,他說:“我從小就夢想當一俠士,能飛簷走壁,殺富濟貧,那感覺一定特棒!”

我笑道:“就你!真有那本領恐怕想得最多是怎麼去偷香竊玉?”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