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廠走出泥淖,走上騰飛的軌道,是完全有可能的。
叫徐溪亭心裡疑惑不解的是:這世人真有所謂的天才嗎?
其他人知道沈淮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後,心裡倒坦然些:海歸人才真是不一樣啊!
會議室,沒有投影儀之類的先進裝置,只在牆壁上有塊掛板,。
沈淮站起來,拿起粉筆在掛板上寫“58”這個數:
“這個數字,相信在位的各位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我們廠的人均年產噸鋼數。也就是說,梅溪鋼鐵廠,平均到每個幹部職工頭上,每年每人只生產58噸鋼,這個是最直接衡量鋼廠生產效率的指標,”沈淮轉過身,看向會議室裡的眾人,又問道,“這個數字高不高呢?”
沈淮轉回身,繼續在黑板上錯落有致的寫下幾個數。
“第二個數字,149,是市鋼廠去年的人均年產噸鋼數……”
“第三個數字,238,是市鋼廠歷史上的最佳資料;這個數字,恰好也是去年國內效益排前十的鋼鐵企業平均值……”
“第四個數字,262,是全球鋼鐵產業的人均年產噸鋼數;至於國際一流鋼鐵企業的人均年產噸鋼數,還是不寫出吧,那個目標太遙遠了些……”
寫這幾個數之後,沈淮又飛快的用彩色粉筆將四個數字串起來,在黑板上畫出一副標準的噸鋼數曲線圖來。
“掛板就這麼大,噸鋼能耗指標、鋼坯成材率等指標圖也不夠畫,但差距有多大,大家心裡都應該有數,”沈淮說道,“即使有些人心裡沒有數,也不打緊;我的要求,是大家從今天之後,要認真工作,認真學習。”
徐溪亭等人的臉滾燙滾燙的。
梅溪鋼鐵廠所引進的生產線,可以說是國外八十年代初才成熟起來的技術,至少在技術水平上一點都不落後,但發揮出來的生產效率,甚至還不到國內一流鋼企及國際鋼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造成這個局面的情況是多方面:
人浮於事,脫產職工人數幾乎與一線工人相等,這個就直接將人均噸鋼產量拉低了近一半;
採購環節出面嚴重問題,爐料質量差;
工業配套環境差,電力、運力供應不足;
技術力量極端薄弱,全廠八百餘職工,即使初級職稱包括在內,合格的專業人員不到三十人;
生產管理嚴重滯後,職工職業素養差,勞動紀律渙散,造成大小生產事故頻發,生產浪費現象嚴重;
管理層官僚作風嚴重,鋼廠裡的裙帶關係錯綜複雜,從上到下幾乎每個環節都有人在吃裡扒外……
幾乎國內公有制企業所能有的種種弊端,在梅溪鋼鐵廠身上都得到集中體現。
雖然有種種藉口,但作為全廠技術的實際負責人,也將給沈淮正式任命為全廠技術的總負責人,徐溪亭心裡是有愧的。
包括那些還有著羞恥心的前管理層人員,也都羞愧不能跟沈淮直接相對。
“我會把我的主要精力都投在鋼廠,但也要負責一部分鎮上的工作,”沈淮說道,“梅溪鋼鐵廠能走到哪一步,實際上更多還要依賴於在座的各位。我已經通知工會,給你們每個不住在廠附近的人,都準備好宿舍。各位,任重而道遠啊……”
在整個生產環節所出現的問題,沈淮相信趙東、徐溪亭以及徐聞刀、潘成他們都能發現,都能提出相應的整頓方案,也許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跟現有的管理員更好的融合起來。
沈淮看了看錶,夜深已經過九點鐘,他還要跟何清社碰個頭,便將剩下的時間留給趙東、徐溪亭他們,臨走前還特地吩咐了一聲:“也不要太慢,最好不要超過十二點;明天早上七點半,我還要跟大家在這裡準時碰頭……”
第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