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北方產糧少必須從南方運糧到北方來,所需的船隻眾多而且不可能全部是朝廷的官船,以前朝廷錢少沒有辦法只有把運送業務外包給民間團體,這些民間團體時間久了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幫會人們稱其為運河幫。現在朝廷有錢了要解散運河幫,準備讓大鐵公司統管運河上的運輸業務,趙率教的任務就是逐步改編運河幫並把這些人安置好避免出問題。
運河幫的幫眾有好幾十萬其中什麼人都有,有靠出賣勞力掙錢的苦力也有在其中出主意吃智力飯的讀書人,有年輕力壯的人也有遲暮之年的老者,這些人怎麼解決是個大問題。高攀龍把文震孟的這一封文書拿給天啟想來也有他自己的意思,因為前面袁化中說了東南軍區需要人去移山填海,現在文震孟又說運河幫有很多人將來改編後可能沒有事做,其中味道非常明顯,就是想改編成功後把原運河幫中的一些人拉到東南軍區去填海。
天啟明白高攀龍的苦衷,因為袁化中和文震孟都代表的是東南和南京兩大軍區,軍務院把這兩封文書轉給政務院是要他們拿主意,高攀龍把這兩封擺一起作為稿子呈上來,其中意思就是天啟能同意就這樣辦不同意就讓大家出主意。袁化中和文震孟是東林黨人但徐光啟不是,兩人說的都有些可取之處但都不是那麼令天啟滿意,天啟看完後搖了搖頭又看了看其他人的稿子,結果剛好看到了兩篇滿意的,這兩篇是政務院襄助政務的周延儒和溫體仁寫的。
周延儒是萬曆年間的狀元現年三十七歲,溫體仁要大周延儒二十歲也是智謀深厚之人,前兩年聽人點評過他們,說周延儒做事謹慎但不敢擔事,溫體人深謀遠慮但成天只想如何升官不想踏實做事。天啟經過了解發現周延儒是狀元溫體仁是清官,就這兩點就值得人肯定,因為這是很多人不具備的長處。
429 各抒己見(中)
前一兩年天啟曾經見過周延儒和溫體仁一面,對他們的印象說不上多好也說不上多壞,畢竟他現在把政務全部交給信王在處理,犯不上為了兩個小官上心。只是因為這兩人居然被議政處眾人破格使用,才派人去稍微打聽了一番,一打聽才知道兩人中周延儒居然是萬曆四十一年的狀元,溫體仁當了幾十年官居然家無餘財,這才對他們有了點好感。
天啟印象中狀元都是思想被教育得定了型的人,浮跳不安分的人是當不了狀元的,當然弄虛作假買來的狀元例外。像周延儒這樣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知變通能得到眾多前輩的抬愛的人,那就殊為不易屬於理論與實踐都厲害的全能型人才,對這樣全能之人天啟打心眼裡是佩服的。周延儒不容易溫體仁就更不容易,宦海沉浮幾十年都五十好幾了還沒撈取多少家產,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清官了,一個官員一時不貪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不貪財,這在當今大明是個異類。
要說天啟以前對周、溫兩人只是有點好感,那麼現在看了兩人的稿子後對他們的好感就大為增加,因為兩人稿子裡的中心思想是維護皇權,要求在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前提下進行改革。溫體仁寫的題目叫民為貴之民論,把稱為民的百姓分了很多種類,從分類中闡述了維護現有秩序和遵從孟子的話兩者之關係。
這次民選官的起始就是有人拿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話說事,據說當年太祖朱元璋就是看了這話因此惡了孟聖人只喜歡孔聖人,如果不是顧忌犯了眾怒都想掀起一場批判孟子的運動。孔子君君臣臣的話很受歷代帝王青眼相看,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大家都遵從孔子這一套就沒有人動搖自己的統治。對這種死了都能號召所有人忠君愛國的人,歷代帝王對其的好感無以復加,當然如果孔子活過來又是另外一說,沒有帝王喜歡一個有巨大號召力的活偶像現實存在。
溫體仁不避諱孟子重民輕君的思想正面詳述,他說孟子說的民為貴這話沒有錯,但是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