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同需要,這方法不錯,就是佔田了。”
徐光啟說:“為了保證不缺水不受水災,佔點田是應該的。不過可以在池塘裡養魚蝦栽蓮藕,魚、蝦、藕可以吃,蓮葉可以防止太陽把池塘裡的水曬乾,這樣算來也不虧。在每個村頭都建一個水車,鄧玉函他們正準備設計一個水動水車,把水堵高後用水衝動水車自己提水灌塘,可以省很多人力。水塘滿了還可以建水磨用水磨米磨面,這些都可以在建造過程中不斷增添。”
天啟想了想問:“那田呢?你們是如何平整田的?還有人住什麼地方?”
徐光啟說:“皇上請看,我們把一個村子看作一個‘口’字,這四邊就是繞村的河流和路,挨著路的是池塘,池塘後面就是人的住房,池塘間和住房後面廣栽竹、木,既固土又遮陰。住房之後就是田,田與田之間用水溝接通蓄水的池塘保證灌溉。原來的地肯定是什麼形狀的都有,不過可以根據需要重新規整,儘量保證足夠多的田能夠澆到水。實在因為地形的原因成不了水田,也可以做成旱田種玉米、土豆、甘薯等耐旱作物。”
天啟說:“兩條溝之間一村,這溝與溝之間有寬有窄,是不是要重新挖溝?”
徐光啟搖頭說:“因地制宜就好,溝與溝間隔寬的就建成大村,間隔窄的就建成小村。當然太寬了就需要重新挖溝,太窄了就要合併。這樣一來也控制了一個村的人數,小村三到五百人,大村不超過一千人,以最後平整出來的田畝數為準,每人三畝左右為宜不低於兩畝。”
天啟想了想說:“如果增添了人口又怎麼辦?把多餘的人強行遷走?”
徐光啟說:“真多了的話可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去開荒,到時候允許開荒戶幾年不交稅糧就行。”
天啟說:“既然如此就再多想一下看還有什麼缺漏,沒有的話就立即寫個奏表,朕到時候知會政務院,讓信王命當地官府配合。這次朕要以公司的名義來搞這個新型農莊,聽說你這最近來了不少人,替朕問問有沒有人願意到朕的公司裡做事的。”
徐光啟聽了面露難色道:“來的都是原來國子監的學生,覺得科舉沒什麼指望了就想來博學院中學點新東西,再加上聽說皇上每月要投入三萬兩,所以來的人才顯得有些多。不過他們對農活不怎麼熟悉,估計也不會願意去做。”
天啟笑了笑說:“徐大人誤會了,朕不需要幹農活的人,需要的是能理解你們這個規劃的人。趙率教那裡有兩萬人,修房挖溝那是拿手好戲,耕田種地等事更是不在話下。他們連家屬可能有好幾萬,幾年後說不準能發到十萬,朕準備把他們分一半出來沿著運河兩岸安置,就按你們設想的這個新型農莊營造定型。一旦有效果且比老模式好,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徐光啟想了想說:“原來是動嘴啊,那要問一問,估計想要多的人也很難,因為他們遲早都是要去參加科舉做官的,沒名沒份的恐怕沒人願意。就算現在皇上強行要他們去,但也相當於絕了他們的仕途,想得通的應該不多。”
聽徐光啟這樣一說天啟覺得這是個問提,大明現在讀書人的出路好像只有當官這一條,不當官就沒待遇,要想解決好這問題估計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辦好的,因為學而優則仕這一觀點已經深深刻在人心裡。
天啟想了想說:“徐大人可以這樣跟他們說,就說推廣新型農莊是為國為民的大事,同時也是在為朕做事。願意參加進來的監生朕給他報酬不說還給他們時間讀書,並允許他們幾年後參加科考,一旦考上了在任用上朕會優先推薦。做這事的人既是忠君也是愛國愛民,無論是任免官員的都察院還是使用官員的政務院,都會考慮這一點的。”
徐光啟聽了說:“既然如此,那肯定有人願意去,這相當於一邊讀書就一邊掙俸祿了。”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