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2部分

李超微微一笑。

正好,楊師道不提,他也要提這事的。

“殿下,臣以也為,稽核封駁非常重要,臣以為可以將此權交給議會。”

過去,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也就是說,現在內閣是一個決策中樞,下面的各個部寺監是執行機構。

內閣做出的決策,皇帝有權否決,並讓修改或者皇帝直接提出另外意見。

但是,在原來的三省制裡,門下省其實比皇帝擁有更高的否決權。所有的中樞決策,以及皇帝的詔令旨意,最終都要送到門下省,經過他們的稽核,若是他們反對,則可以封回詔令。

退回去後,就必須修改,或者放棄。要不然,沒有門下省的簽名,根本就不擁有合法性。皇帝的旨意也是一樣,門下不簽名,那就是中旨,官員們有權不執行。

當然,若是皇帝頂牛,拒不修改,直接再把詔令打回門下。

那最終就成了嚴重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門下省妥協,簽名透過。要麼皇帝把門下省官員解職,再任命其它人。不過這也有風險,萬一新上任的人也不透過,這可就真的非常嚴重了。

不過一般來說,發生這種事情的機率較小,都會妥協相商。

如今,李超要把這個封駁大臣,交給議會。

如果議會拿到這個權力,那可就不再是一個擺設了,那會非常有實權。

“議會人數眾多,若事事交給他們封駁稽核,只怕耽誤時間。”楊師道說。

“其實這個好解決,可以在議員之中,設立一個代表團或者是評審會。選出數人到十餘人,組成這個評審會,專門負責審議封駁。”

“又或者,可以在議院設立六科。每一科選出數人或十餘人組成一個科評審會,一科評審會對口內閣下六部中的一部。專門審議與該部,相關的奏章、旨意、決策等。”

李超說的這個,其實是後世明朝的六科給事中制度。

明朝設立了六科給事中,對應六部。

明朝六科的官員品級很低,最高不過七品。但權力非常大,有封駁之權,輔助皇帝處理奏章。還有科抄和科參之權,即稽查六部事務。以及登出之權,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的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最後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登出。

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頒之;有失,封還執奏。凡內外所上章疏下,分類抄出,參署付部,駁正其違誤。

在議會里設定六科,這就相當於後世國會里的各個委員會了。

內閣有六部,議會有六科,內閣有決策和行政大權,議會有監督和封駁之權。如此一來,議會可就和內閣齊驅並駕了。

“是否單獨設立科院?”楊師道指出。

李超卻不容反對,“我覺得六科就設在議會,由議員中選出科議員就好。”

承乾想了想,“也好,那就按太師所提,議院中設立六科,每科選任科議員,掌握封駁職權。”

第1237章 我們也反了!

漢京。

戒嚴依然在繼續。

大白天,街道上也是十分冷清,漢京各衙的監獄早就人滿為患,甚至城郊的幾個軍營都成了臨時的關押地。

百姓們的狂熱也嚇退了,如今呆在家裡瑟瑟發抖。

本來正好是三月好春光,是踏春的好時節。

可現在,大家卻門都不敢出了。街道上到處都是士兵,城門也層層把守,巡邏隊不時交錯而過。

出門上街,走幾百步得盤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