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岡打好腹稿,研墨提筆。
又在心中過了一遍,大宋歷代皇帝的名諱,這是需要避諱的。
而後便是奮筆疾書,一行漂亮的館閣體,轉眼便出現在紙上。
開篇先是一段花團錦簇,引經據典的文字,用來吸引趙頊的眼球。
隨後按著這段時間所看的資料,總結新法施政時所產生的問題。
然後再透過優勢、劣勢、機遇、風險來分析這些問題。
最後得出結論,不是新法不行,而是執行新法的人不行!
那怎麼樣才能讓這些人,從不行變成行呢?
王岡在此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並給出了方法論!
這個方法也不稀奇,後世叫做kpi,明朝叫做考成法……
參知政事、禮部侍郎王珪作為本次殿試的出義官,自然也是考官之一。
他緩步在殿中行走,不時看一眼考生的試卷,遇到能讓他眼前一亮的句子,便停下步來,拈鬚頷首,如飲瓊漿。
轉了一圈,他來到王岡身前,從位置上便知,這是禮部試的省元,對於他能做出怎樣華麗的文章,王珪也很好奇。
第一眼看去,文字風流,用典妥帖,讓他不禁暗暗稱讚!
再往下看去,對於新法施政的問題,列舉詳實,隨後的分析也是鞭辟入裡,這不禁讓他驚奇起來。
士子考生能寫出一篇錦繡文章的不在少數,他自己便是其中的高手,當年要不是他殿試前已有官身,按例不得取為狀元,否則哪裡輪得到別人!
但文章漂亮並不代表言之有物,多數都內容空洞,能像這位考生般,將政務信手拈來,卻是少見。
王珪看了眼捲上的姓名,心中恍然,這是王介甫的族侄,前些時日還救過他兒子的命,鬧得紛紛揚揚的!那就說得通了!
看來王介甫很在意他這個族侄啊!
想到這,他向王岡看去,相貌俊朗,人也長得高大,不禁思索起家中是否是適齡的女眷!
半晌搖搖頭,可惜小女兒還是小了點,要是過幾年就好了!
接著又細細琢磨了一番,這個分析事件的方法聞所未聞,卻條理清晰,顯然不是胡來的!
“這……”王珪回頭看了眼正與官家小聲說話的王安石,心中驚疑。
這些政務案例,可能是王安石幫忙,但這分析方法絕對不是!
他擔任參知政事多年,對於新黨很瞭解,從未見過這法子。
那這法子是從哪來的!難不成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
王珪再次看向王岡,眼神卻不同了!
王介甫這廝運氣怎這般好!
自身能得皇帝看重,兒子也是聰慧異常,原本看他不得皇帝信重,最看重的兒子也纏綿病榻,以為王家氣運將盡。
沒想到卻又來了個侄子,不僅治好了王雱,自己也是個大才!
嗯,再想想,偌大的王家,怎可能沒有適齡的女子呢。
真不行,先跟王介甫提一下,定個婚約,待自己女兒長成再娶!
這是個好辦法!
以自己的家世,能看的上這小子,是他的運道!只要不傻,都不會拒絕!
王珪覺得自己想的有道理,滿意的往試卷下面看去。
“唔……得出的結論是用人不當啊!這是個難題!”
王珪搖搖頭,面上帶著微笑,覺得王岡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用人之道,想來都是個麻煩的問題。
宰相之所以叫宰相,便是讓他在大祀之日,去合理的分配那盤冷豬肉!
當然冷豬肉沒人看重,但是它代表的利益,卻讓人趨之若鶩。
燮理陰陽,說著簡單,可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