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迅速給美國總統寫信。
查閱此期間的蔣與宋往來所有電文,除前一封令宋子文轉交求助美國總統的那封急電外,再不見委員長給遠在華盛頓的外交部長有新的指示。完全可以肯定,這是在宋子文得到國內戰況匯總並經身邊左右分析後,作出最十萬火急的動作。
時不我待。
方寸沒有顯現出大亂,但溫文爾雅在昔日哈佛大學博士、*外交部長身上已蕩然無存。絕對是在極其迫切中,外交部長再一次遞交給美國總統“備忘錄”修正案中一改往日之矜持:
總統閣下:
日本在南太平洋的勝利使滇緬公路處於巨大危險之中,仰光已經關閉。在過去四年半與日本作戰期間,中國戰爭物資的儲存量從來沒有這樣少過。為了供應中國軍隊並維持人民士氣使中國能繼續戰鬥,有必要開闢一條到中國去的新的生命線!
像奇蹟一樣,這條生命線就在附近。從印度鐵路終點薩地亞到昆明或者敘府(四川水陸交通中心),分別只有500英里或700英里,飛越的是比較平坦的路線……
在寫下“比較平坦的地段”後,博士在“備忘錄”中繼續坦述他的心扉:
這些可供選擇的路線已由泛美航空公司按全年的要求調查過,該公司準備飛行這些航線,美國軍事顧問團也宣佈這一計劃是可行的……
泛美航空公司和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一位專家研究表明,100架C—47飛機攜帶自用的燃油,在通常的條件下工作,每月可載12 000淨噸,換言之,除軍用坦克外,實際上在緬甸(應為滇緬。——筆者)公路上運輸的一切物品都可以由這些飛機運載,這將使緬甸(同上)公路的淨運輸力幾乎增加一倍,這些飛機回程可以從中國運載盟軍急需的鎢、錫、桐油……
按“租借法案”之程式,今年已經分配給中國35架C—53(和DC—3同一型號。——筆者)如果這些飛機能立即撥給,並增撥65架,緬甸(滇緬)公路的喪失就能得到抵消。
“淨噸”、“自用燃油”,這還不算,明明是中國航空公司,外交部長統統說成“泛美”。要麼“被忘錄”是自己親自執筆,要麼就是秘書不太“懂行”,對航空不盡熟悉,要麼就是完全是心急如焚所致,在這份“備忘錄”中居然出現多處外行話,還好,幸虧意思表達明白無誤。
和第一次給美國總統的“備忘錄”要求的16架DC—3相比,中國外交部長把飛機數量提高到35架C—47(太平洋戰爭爆發後,DC—3進入部隊後,型號相應改稱C—47)。這也是“中航”維繫運輸的最低限度,這個數字現是經邦德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承黻重新計算後報給宋子文的。只有這35架C—47,才能勉強維持“中航”為配合國軍地面作戰而進行的空中運輸。
要求美方提供100架C—47是交通部最後作的改動。報告送至委員長那裡後,委員長認為飛機數量太少。在邦德最早關於“新航線”的報告中,有35架飛機從密*到雲南驛,每月可以最少有2 100噸、最多有4 200噸貨物。如果改為100架飛機,每月可以運送12 000噸貨物這樣的“資料分析”,最鼓動人心的是,可以直接飛至昆明。於是,按委員長旨意,交通部索性改成100架。
敗退緬甸(9)
多總比少好。
和那些從炮筒子鑽出來再投身到政界處處帶著蠻橫的行伍、丘八不盡相同,宋子文不愧是個“儒商”出身的政客,在“備忘錄”的末了,中國外交部長小心翼翼中帶著一絲懇求: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都很需要飛機,但我們冒昧地提出,一百架運輸機放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會對聯合國的事業有更大的好處……
看來肯定不是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