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藩那兒,多多安撫,至於寧化王朱濟煥,嚴厲一些,不能讓這些藩王人人都學著入京告變。晉藩的事情儘早解決,畢竟,當初就連太宗皇帝也後悔過不該偏聽偏信,冤了美圭父子。”
既是張太后不反對,朱瞻基大大鬆了一口氣,至於晉藩的事他本就憋著一肚子邪火,自然更不會駁了。等到出了暖閣之後,他召來留在仁壽宮的司禮監幾個宦官仔細問了問,等輪到程九和曹吉祥兩個的時候,他仔細打量了一番,臨走前就對王瑾撂下了一句話。
“此次你們倆也算是有功,王瑾,回頭你知會範弘,一個晉升司禮監右少監,一個晉升司禮監右監丞。”
如今的司禮監並未有硃批之權,但司禮監裡頭的品級極其難升卻是內官中人人有數的,因此,兩人這一躍升級,自是喜得連叩謝都忘了,直到瞧見皇帝出門,這才雙雙跪在了地上,直到人已經看不見了方才起身,彼此對視了一眼,沒怎麼說話就各自忙活去了。畢竟,他們這幾日相處時間長了,都知道彼此是小意殷勤的人,所以自然要有什麼深交就難了。
京衛禁軍等等在年前就得了賞賜,宮中的內官雖說是等到元宵節後才等到那些晉升封賞,卻都是歡天喜地。管著東廠的陸豐雖說因為昔日下屬爬到了平齊而鬱悶萬分,但他和此前罰俸吃了訓斥的範弘金英一樣,在假期結束前也得到了天子的補償——各自賜宅一座,另賜銀章一枚。除了這好事之外,天子又以宦官二十四衙門需要整飭為名,讓他們三人和御用監太監王瑾一塊把方案列出來。
但中官的變化對於朝臣們來說,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元宵節之後的第一次朝會上,天子諸弟的就藩事,終於正式搬上了檯面。而此時此刻,正好是奉詔來朝的魯王世子朱泰堪和周藩祥符王朱有爝預備離京之前。按理這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可此前京師的事變朝廷雖不曾明言,終究是禁不住人們的揣測,所以,這些親王的封地就成了熱議話題。
“早就該封了,小的也有十七八,大的都二十出頭了,一味留在京師自然容易出事。早在先頭仁廟在的時候,就已經定了封地,這都拖了四年了。”
“不過,想想這些封地當中,幾乎都是極遠的,怪不得皇上從前下不了決心。鄭王是鳳翔,越王是衢州,襄王是長沙,荊王是建昌,淮王是韶州,梁王是安陸,衛王是懷慶,已故滕王甚至封的還是雲南。這一去之後,天知道人什麼時候才會奉詔回來。”
“我倒是還聽說,這回不是所有藩王都就藩……哎,噤聲噤聲,張侍郎來了。”
看到那幾個竊竊私語的司官瞧見自己就立時避了開來,回司房的回司房,辦事的辦事,張越也就沒作理會。如今兵部沒有尚書,但凡議事他都得去,別人猜測的事情,他自然是心裡有數。此次就藩的諸王之中,多病的衛王自然不在其中,只是越王竟然也被留下卻是難以想到的。想到此前已經直撲太原的京營從那兒抄檢出來的違禁衣物擺設等諸多東西,再加上晉藩違例招募的護衛親勇,還有半死不活的前任晉王世子美圭等人,部閣重臣對晉藩的態度自然都是傾向於嚴懲。只是,這嚴懲的幅度如何,眼下卻尚未決定。
只不過,最要緊的卻是三天後的弘文閣經筵。今日朝會上,英國公張輔已經受命知經筵,而之後的便殿議事上,朱瞻基提出了在經筵講學外再加上議國事,卻是引起了譁然巨波,究竟結果如何就得看三天後了。
第十七卷 兒孫福 第077章 弘文閣
設在思善門的弘文閣是仁宗朝所立。之後雖說在宣德初便罷了弘文閣,但地方終究仍然在。由於昔日的首要目的不僅僅是助益學問,還有廣知民事的作用,所以那些一度被選入這裡的翰林五經學士,如今都各有各的用場,有的在翰林院,有的在太常寺,甚至還有的在都察院巡查學政,總而言之,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