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改進!”
“還要繼續最佳化!”
“……”
李易和方毅坐了一圈路測車,從車上下來的時候,也感覺有些不舒服。
頭暈倒是不至於。
反正肩膀肯定被安全帶勒痛了。
畢竟整個路測,就是測試各種緊急情況,都是急剎車。
速度還不算慢!
城市中各種道路遇到特殊情況都測試。
最快80公里\/小時-90公里\/小時的時速,突然急剎,那感覺也不會太好。
哪怕是方毅,也比較認可李易的發言:“我們的技術強是強,但確實需要做改進和進一步最佳化。”
50顆高精度感測器,超高畫質影片+鐳射雷達和各種感測器配合。
哪怕是人眼看不到的危機。
雷達已經先一步掃描到,配合「河圖」和車載的超強算力的人工智慧晶片,海量資料在瞬間處理完,做出最佳判斷。
整個駕駛體驗,所有的突發情況,都完美處理完。
短時間內,幾乎道路上的所有緊急情況都體驗了一下。
這是人類根本做不到的。
人腦沒有那種反應速度,也沒有雷達掃描的能力,也沒有那種精力。
當然……在短時間內遭遇那麼多的突發情況幾乎不可能。
人也不可能那麼倒黴。
就是遭遇緊急情況的處理方式,有些過於僵硬、死板、暴力。
雖說這是緊急情況。
關係到車乘人員生命安全,當然是最快避免,怎麼直接怎麼來。
但程式的反應能力比人快。
很多人看不到的情況,雷達反倒先一步瞭解到。
在處理這種突發情況下,程式是有更多反應能力,是可以先一步做最佳化。
有海量的資料訓練,「河圖」是可以做分析,然後介入駕駛,做出反應。
也可以提前告知、提醒駕駛員前方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如果駕駛員不理會,真出現緊急情況,再提前介入也可以。
怎麼介入?
如何更好的介入?
這就需要做最佳化處理。
“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最佳化做好就行……”
李易也沒否認研發部門眾多技術人員的努力。
智駕技術還是很強的!
“不過,場地裡做各種突發情況的測試,始終都是人刻意製造出來的,事實上很多突發情況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的。”
“正式的路測,還是要多做!”
真正上路,才知道牛鬼蛇神有多少。
各種突發情況,那是想都想不到。
晚上,李易和方毅乘坐正式路測的車輛,從沅江市物聯大道進入中央大道,然後進入市區內。
全程自動駕駛!
車上有安全員,卻沒有介入。
自動駕駛程式完成了整個駕駛過程。
感覺……非常完美。
沒有任何問題。
比在場地內做測試,要好太多。
真正上路開車,突發情況其實沒有那麼多。
李易和方毅坐在正式上路的測試車輛上,反倒是感覺非常舒服,沒有遇到任何突發情況。
駕駛、等候紅綠燈、轉彎、掉頭、倒車、禮讓行人……等等情況,系統都做到了完美。
和真人駕駛,沒有太大區別。
甚至,很多地方比人做的更好。
有愛尚導航、快車公司、其他合作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提供的海量資料。
自動駕駛,很多時候比真人駕駛,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