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有真本事的那群人。

還有一批是從舊社會就說相聲過來的老藝人,很多是已經退休在家了,還有一些是散落在民間的。有很多老藝人多年不演出都快被觀眾遺忘了,當攝製組去拜訪於寶林先生的時候,於先生廁所裡面堆滿了蜂窩煤,也在燒煤餅爐子,老先生說能省一點是一點,跟普通的退休老人沒什麼兩樣。後來這位於寶林先生在1998年的時候,牽頭在天津辦了第一個民間相聲劇場。

錄影的地方是在天津音像館的小劇場裡面,這裡面的裝飾也是按照傳統的風格,舞臺的背景是紅色的,上面懸掛著一把大扇子,舞臺每一角都掛上一盞宮燈,下場門的地方還擺上一盆綠色植物。

演員們也都換上了傳統的中式大褂,舞臺中間擺一個小桌子,上面鋪好紫紅色的絨布,再把扇子、醒木、手絹按照傳統的老規矩擺好,一切依足了老規矩。

錄製的劇場是能坐二百來人的,而且每一次錄製底下是一定有觀眾的,因為相聲一種面對觀眾的表演,你是一定要根據現場觀眾的反應來調整你的表演的。

這一次不跟某些電視臺的錄製相聲一樣,很多電視臺都是底下一個觀眾都沒,臺上相聲演員把詞背完,然後把笑聲掌聲後期配上去,這叫背臺詞可不能算是相聲。

而且這一次的錄製是在天津電視播放的,一邊錄一邊播,在後世被大眾熟知的《武墜子》《口吐蓮花》等傳統節目在當時可真正是新鮮玩意兒啊,這其實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第一卷的錄製所用的演員基本上都是天津人,天津的老藝人,有人曾經笑談85年評選的相聲十大笑星沒一個是天津人,天津相聲窩子這個名號已經是名不副實了。

可是這一次卻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臉,那些老先生老藝人齊齊出山,脫掉了汗衫、大褲衩,換上了傳統大褂。扔掉了蒲扇,換上了摺扇。丟掉了拖鞋,換上了布鞋,著實讓人見識了一把什麼叫做相聲發祥地的底蘊。

這些老藝人的藝術水平自然不必說,傳統段子也早就爛熟於心。節目在電視臺一播出,立刻在天津引起巨大反響。

那些早就習慣了晚會相聲的觀眾這回是真正見識了一把什麼才是真正的相聲,什麼叫墊話,什麼叫開門包袱,怎麼入活兒,怎麼甩底,怎麼現掛,什麼是返場,什麼叫做鋪平墊穩三翻四抖,什麼才是真正的說學逗唱……

這才是相聲真正的魅力。

可惜啊,好景不長,節目播出沒有多久。就受到了北京城某些曲藝界高層人士指名道姓嚴厲批評天津復演傳統相聲,說這是倒退,說這些破落玩意是對大眾精神的汙染,不允許這種東西再出現在舞臺上。

錄製也由此一度被迫中斷。

後來攝製組出臺緊急措施,把一批爭議性較大的傳統相聲剔除出去,只演出一些無關痛癢的節目,另外還召集了專家學者,還有各大媒體,廣大群眾一起討論傳統相聲,最後大家都認為這是對舊社會人情風貌市井文化的一種展現,應當繼續錄製,算是勉強用輿論的力量頂住壓力了吧。

後來為避免麻煩,再播出的時候片頭的集錦也出現了,“糟粕和精華並存”,“展現相聲技巧”等說明性文字。由此,第一卷集錦得以錄製完成,第二卷將在97年開始錄製。

唉……

這就是相聲界啊。

……

快到年關了,來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也都回家了,偌大的一個北京城頓時空曠起來,向文社也正式關門歇業了。

到過年了,何向東愁思氾濫,他開始想師父了,從小到大每一年春節都是跟師父一起過的,現在師父在上海,可他卻又不敢過去,這心裡啊,真的別提多彆扭了。

他知道師父在上海過的不錯,張玉樹經常跟柏強通電話,關於師父的訊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