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割槽域,甚至連反攻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明軍主力幾乎都被消滅了。
四月二十一,萬磊終於來到了揚州城。雖然作為“入侵”者,他入城之時依舊受到了百姓的夾道歡迎,因為北平軍的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百姓自然也不再反抗。
揚州城作為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口,這座古城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特別是大運河開通之後,它一直是南北交通的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平軍攻取揚州,就意味著金陵的門戶已經被開啟,如果萬磊願意,隨時都能進攻金陵。
然而,萬磊進入揚州之後,就下令北平軍就地休整,並沒有就此南進之意。倒不是他不想過江一舉顛覆明朝,實在是兵力不足,他手上只有兩萬餘人馬,加上第一艦隊,也不過是三萬人左右,就算是能攻下金陵,恐怕也是守不住,徒增殺傷而已。
所謂貪多嚼不爛,一下子佔領了江北廣大區域,這麼多的領土與居民足夠北平軍“消化”很久了,萬磊暫時以無進取之意。不過明朝廷見北平軍屯兵於揚州,卻是寢食難安,生怕北平軍渡江偷襲。
這不,四月二十一日的早朝上,數名大臣聯名上奏建文帝,請求遷都,避開北平軍的鋒芒。然而,建文帝以祖宗基業與皇陵都在金陵為由,直接就否定了這一請求。
不過話又說回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就在金陵城外的紫金山上,如果放棄金陵,豈不是棄祖宗基業於人,建文帝實在是丟不起這個臉。金陵位於長江邊,而長江現在已經是北平軍的天下,北平軍的艦隊就像是懸在朝廷頭上的一把利刃,遲早都是要砍下來的。
既然遷都一議無法透過,可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廷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了半天,最後只得按方孝孺的建議,派人去與北平軍和談,爭取時間重整山河,國力恢復恢復之後再徐圖其他。
四月二十三日,萬磊在揚州城內會見了海軍司令劉文秀,聽取劉文秀作戰事彙報。相比於忙於開疆擴土的陸軍,海軍倒是安閒得很,只是負責了一些巡邏與運輸的任務。不過,這些任務看似無關緊要,卻也是無可缺少的。
“萬先生,這幾個月來,海軍共接收了難民四十七萬人,大部分已經運到了遼東和朝鮮。”劉文秀介紹道,由於北平軍留有第三集團軍司令李國保帶領一萬人馬在朝鮮剿倭,這個時候朝鮮境內基本上清靖,自然是到了移民填充的時候,有幾十萬人填入朝鮮,以後朝鮮就是華夏樂土。
“遼東和朝鮮的糧食是否充足?”萬磊又問道,要知道,遼東剛剛開發,並不盛產糧食,而朝鮮剛剛遭遇戰亂,今年也是沒有糧食出產的,只能靠海運接濟。
“我們在江南私販了近五十萬石糧食,再加上山東和淮安沿海蒐集到了一些,足夠有七十萬石,夠支給難民半年之需。不過,這一批糧食所費銀錢不少,而且主要是華遠公司出資,所以不能白支給難民。華遠公司已經讓人在各地建立了糧站,平價售米,而各地也建立了招墾局,鼓勵難民積極修復城市與農田,以換取口糧。”
“嗯,這事你辦得好,咱們北平軍可不是救濟站,不養聽白食的人。回頭我會讓人在朝鮮多設幾個礦區和木材加工基地,鼓勵移民恢復和發展生產,儘快生產出產品,這樣才不至於拖咱們的後腿。”萬磊道。
“先生,朝鮮那邊實行的是軍管,所有事情都是咱們北平軍說了算,容易管理,這新佔的山東河南等區域就麻煩了,短時間內恐怕都無法納入正常的管理。”劉文秀不無擔心地說道,他雖然是軍方的人,不過治軍與治民的道理是相通的。
“治大國如煮小鮮,急不得。咱們現在先穩住局勢,再對各地實行軍管,接著再實行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