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膨脹的南越族諸酋長,再也沒了反抗大晉朝廷的勇氣,老老實實的待在九德、日南二郡,再也沒有絲毫的越軌行動。
廣州刺史鄧嶽沒了南越族這個心腹之患,很快便在交廣二州集結了四萬大軍。接到朝廷的旨意後,鄧嶽立即從四萬大軍中精選兩萬人馬。準備進攻蜀國,而剩下的兩萬人馬則暫時留守交趾城。一方面可隨時支援前線,另一方向可以有效的震懾南越族人,防止南越族人再次反叛。
在京城的北伐軍大營中,華安則對部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朝廷給了他們四個月的準備時間,但華安要求部下在一個月內準備好出征的一切,一個月後,大軍提前出發。
華安之所以選擇提前出發,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不論是荊州軍,還是交廣二州大軍,只要一出發,很快便可與蜀國大軍廝殺在一起,而華安的北伐軍要穿過整個荊州北境,路途最為遙遠,至少也要兩三個月,才能與蜀國大軍相遇。
而兩三個月後。很可能蜀國已經被桓溫滅了,那樣,自己豈不沒了打仗的機會了,因此。華安要提前出兵,在八月一日前,抵達蜀國漢中郡的附近。這樣一來,便可在八月一日對漢中郡發起突襲。
由於路途極為遙遠。華安的北伐軍人馬眾多,後勤如何保障是擺在華安面前的大問題。
為了保障主力大軍三四個月的口糧。後勤輜重營必須運輸五萬旦軍糧,以一車十旦計算,至少需要五千輛輜重車,一輛輜重車需要兩頭黃牛和一個人,這樣一算,僅軍糧一項,北伐軍就需要準備五千輛輜重車,一萬頭成年黃牛,五千個會控制牛車的百姓或士兵。
而出征需要準備的物資很多,軍糧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它諸如、弓箭、盾牌等軍用物資,帳篷、棉被等生活物資,都很多,這些都需要輜重車來運輸。
為了儘可能的減輕後勤的壓力,華安讓士兵將一些攻城器械全部拆卸,將重要的核心金屬部件裝車帶走,而笨重的木質主體則全部留在江南,對於不是必需的生活物資,凡是不用帶的,一律不帶,這樣一來便大大減輕了後勤的壓力,但仍需一萬多輛輜重車。
同時,鐵牛和趙武麾下計程車兵,除了旅帥以上的將領和他們各自的親兵有戰馬,剩下計程車兵全部是徒步,而徒步行軍很耗費體力,一旦遇到意外,不利於立即展開行動,行軍的速度也會很慢。
好在北伐軍的步兵全部學會了駕車的技術,所有計程車兵都可以輕鬆的駕駛牛車,五名士兵一輛牛車,四名坐在車上,一名負責駕車,駕車計程車兵累了後,可以輪換,以保持體力,兩萬步兵只需四千輛牛車和八千頭成年黃牛即可。
同時,為了提高部隊的伙食營養,和進一步減輕後勤的壓力,華安決定將北伐軍牧場中,大量的牛羊馬等牲畜,全部向西驅趕,讓這些牲畜跟隨自己的大軍西征,一路上,牛羊馬可以沿路吃草,萬一有體力差的,倒在了路上,則直接宰殺,以供給部隊,提高部下的膳食質量,在必要的時候,這些牛羊馬,也可以馱運物資,尤其是力氣大的黃牛,隨時可以替換牛車上累死的同類,使北伐軍後勤人馬,可以順利的向西行進。
如此一算,北伐軍後勤需要近兩萬輛輜重車,四萬頭成年黃牛,兩萬負責運輸物資的後勤人馬。
其中,兩萬輛輜重車,北伐軍很快就可以準備完畢,這對北伐軍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四萬頭成年黃牛也不是難事,北伐軍牧場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各種牛羊等牲畜已經數不勝數,黃牛的數量已經達到七八萬頭,其中,以不滿一歲的牛犢最多,超過兩歲的成年黃牛,算上母牛的話,應給有四萬頭的樣子,足以滿足北伐軍運輸需求。
至於兩萬負責運輸物資的後勤人馬,北伐軍確實很是不足,僅有的四千輜重兵,是無論如何也兼顧不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