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而俘虜的美軍與墨西哥叛軍官兵也達到了10000餘人。帝國遠征軍有3287名官兵陣亡,失蹤274名,傷7539名。這些都是在戰役結束之後的統計結果,而當時古迅雷拿到的傷亡與失蹤數字要高得多,主要是有好幾千第21輕騎兵師的官兵是在接下來幾天裡陸續返回的。
在戰區司令部的參謀將相關的統計報告交上來的時候,古迅雷還拿到了航空兵的報告。在這一天的戰鬥中,陸軍航空兵損失了137架飛機,另外前來支援陸航的海軍航空兵也損失了24架戰機。戰鬥中,一共有206架美軍戰機被擊落,在襲擊五座美軍前線機場的時候,陸航的轟炸機還炸燬了70多架停在地面上的美軍戰機。因為空戰是在雙方戰線兩側進行的,因此有部分被擊落的飛行員沒有能夠救回來,同時也抓住了部分美軍的飛行員。
在陸航的報告中著重提到了沒美軍航空兵大量使用的p…51“野馬”系列戰鬥機。這種戰鬥機不但能夠在空戰中抗衡陸航與海航的戰鬥機,而且還有著很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其攜帶的火箭彈對陸軍的裝甲部隊有著致命的威脅,而且還可以掛500磅與1000磅的航空炸彈,但是大部分時候使用的都是火箭彈,以及100磅與250磅的小型炸彈。而在帝國航空兵中,只有海航的“遊隼”有著同樣的對地打擊能力,而一向注重戰鬥機空戰能力的陸軍戰術航空兵並沒有一種戰鬥機的對地打擊能力能夠與“野馬”相提並論。
後來,也正是這份報告,讓陸航決定採購“遊隼”式戰鬥機。雖然陸航本身也有幾家飛機制造廠,但是在當時要想迅速製造出一種新式戰鬥機,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內閣也不會批准新的戰鬥機的研製計劃。也正是如此,“遊隼”的生產工作才得已迅速擴大,很快成飛,西飛等幾家飛機制造廠也開始生產“遊隼”。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遊隼”不但是帝國海軍裝備最多的戰鬥機,而且也成了帝國陸軍的主力戰鬥機之一。整個戰爭期間,“遊隼”生產了21000多架,戰後還在帝國,以及其他國家生產了3000多架,總產量接近25000架,是整個大戰期間製造得最多的戰鬥機,,甚至是全世界至今生產最多的戰鬥機。“遊隼”也因此成為了一代名機。
這些都是後話了,在拿到了各部隊的戰鬥總結報告之後,古迅雷開始考慮怎麼走出下一步。到此時,他已經沒有任何的輕敵思想了,美軍指揮官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以及美軍官兵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已經足夠讓他醒悟過來。當時,有人提出暫時停止進攻,也就是結束第二次戰役,在做好更充足的準備之後再發動進攻。古迅雷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可他確實也這麼想過。後來,有很多人都認為,古迅雷當時堅持了下來,不是因為他知道這場戰役將對整個墨西哥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也不是古迅雷知道他將最終獲得勝利,而是處於自身前程的考慮,他才堅持了下來。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第二次戰役失敗了的話,那麼古迅雷就將丟掉墨西哥戰區司令官,以及帝國陸軍美洲遠征軍總司令這兩個職務,而且從此結束自己的將領與指揮生涯。可不管怎麼說,也正是因為古迅雷堅持了下來,所以才會有後面的勝利,如果當時讓另外一個人來頂替古迅雷的話,那麼就不會有第二次戰役的勝利,甚至連整個墨西哥戰爭都會發生變化。
七日這一天,古迅雷到前線部隊做了視察,並且從幾支部隊的指揮官那裡獲得了更多的資訊。比如,美軍在防禦作戰中大量使用了一種威力更大的火箭筒,除了被轟炸機炸燬的之外,大部分的裝甲戰車都是被這種火箭筒在近距離上幹掉的。另外,美軍步兵都配發了大量的槍榴彈。在進攻中,美軍還大量使用了迫擊炮,以提高步兵部隊的支援火力。相反,美軍很少投入裝甲力量,其在防線上的機槍火力密度明顯要比以往高得多。這些戰術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