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距離稍微遠一點,輕彈的速度降低得很快,穿甲威力也將迅速降低。在戰爭中,唐帝國海軍的戰列艦是吃了虧的,所以才緊急研製出了效能不算是太理想的23式穿甲彈,並且從此改走重彈線路,並且減少了穿甲彈的裝藥量,以提高穿甲威力為首要目標。
在北大西洋上,英國海軍並沒有遇到太大的挑戰,德國海軍的戰艦數量少,英國海軍完全可以用數量壓死對手。而在地中海戰場上,波斯海軍的戰列艦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行動,而且大部分時候,是讓法國與義大利海軍衝在第一線的。因此,英國海軍並沒有改變其對戰列艦彈藥的要求。說直接點,英國海軍仍然認為半穿甲彈的威力已經足夠了,而且裝藥多點,似乎更有好處。可以說,在當時各國海軍的同等口徑穿甲彈中,英國海軍穿甲彈的威力是最糟糕的!
戰鬥中,這個問題立即就暴露了出來,英國海軍的戰列艦還是第一次在戰鬥中遇到如此強大的對手。“新省會”級戰列艦效能本來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特別是在第二階段改進之後,其效能已經全面超過了美國的“依阿華”級。25式穿甲彈對兩艘英國戰列艦主裝甲帶的穿透率接近百分之百,幾乎是打中了就能造成嚴重的損壞。相反,英國海軍的14英寸與15英寸穿甲彈(應該是半穿甲彈)就算是在不到六海里(大概1萬碼左右)的距離上都無法穿透“新省會”級的主裝甲帶。
“南寧”號第三個挨炮彈,戰列艦隻是猛的震動了幾下,常薦新被彈了起來,然後摔在了甲板上,而等他爬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司令艙裡的軍官個個都受了傷。
“戰艦的情況怎麼樣?”
“將軍,沒有收到損失報告,應該沒有問題!”
常薦新長出了口氣,前面就已經收到了另外兩艘戰列艦挨炮彈的訊息,只有“廣州”號上的一門主炮出了點小故障,現在還在修復之中。看來,根本就沒有必要擔心敵人的炮彈!
第三十三章 轉向迎敵
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英國戰列艦在防禦方面確實是很優秀的。這不是說英國戰列艦的裝甲有多厚,而是英國戰列艦在總體設計方面確實很值得稱讚,而這也是英國人在戰爭中用鮮血換來的教訓與經驗。
在第一次全球戰爭中,有三場相當重要的海戰,而其中唯一一場發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戰就是“日德蘭海戰”,交戰雙方是英國的大艦隊與德國的公海艦隊。從實力上講,英國大艦隊比德國的公海艦隊強大得多,而且最後英國也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迫使德國公海艦隊退回了內海,直到戰爭結束,德國公海艦隊都沒有能夠完全恢復戰鬥力,再也沒有對英國海軍構成威脅,並且在戰後,好幾艘沒有修復的戰列艦被拆毀。可是在戰術層面上,英國大艦隊卻是失敗者,從戰艦的損失數量,艦隊官兵的傷亡數量上來看,英國都是戰術上的失敗者。
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很多,比如英國大艦隊在戰術上的失策,德國海軍的優秀素質,德國戰艦的優秀效能等等,可其中有一點相當重要,那就是英國那些戰沉的戰艦在設計上的嚴重缺陷。
當時,英國海軍戰沉的三艘戰列巡洋艦中,有兩艘是因為彈藥庫爆炸而沉沒的。而德國公海艦隊裡的四艘戰列巡洋艦都遭到了重創,而且其中兩艘的彈藥庫都中了彈,可卻沒有一艘因為彈藥庫爆炸而沉沒!原因是,德國海軍首先在戰艦上採用了彈艙隔離化設計,在彈藥庫中彈後就立即注入海水,避免了彈藥庫爆炸。而英國海軍當時的戰艦上卻沒有這一設計,只要彈藥庫捱了炮彈,那戰艦就肯定完蛋!
這只是在戰爭中直接暴露出來的問題,戰後,英國人在反省的時候就發現,他們的戰艦在設計上確實存在太多的弊端,特別是防禦上的弊端。而血的教訓讓英國人將戰艦的生存能力擺在了首位,其在戰後設計的所有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