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支援艦隊都要撤出戰鬥,到時候,誰來支援陸戰隊登陸?第四,如果延遲登陸艦隊的轉移時間,那麼中途就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而且美軍也不會看著登陸艦隊前往登陸場而不採取任何行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大西洋艦隊已經出現在了戰場附近,延遲登陸時間,實際上就是給了大西洋艦隊更多的轉圜空間,從保證登陸作戰成功來看,絕不能延遲這最為關鍵的十幾個小時,只要在夜間登陸成功,天亮前,陸戰隊就鞏固了灘頭陣地,到時候就算大西洋艦隊殺了過來,也不可能扭轉局面,而在夜間,大西洋艦隊對登陸部隊沒有威脅。
綜合這幾個因素,選擇在夜間登陸是必然的。當然,這並不能改變在夜間登陸時所要遇到的問題。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陸戰隊缺乏在夜間持續進攻的能力,而且在夜晚作戰中,敵我識別存在問題,第一批上岸部隊不一定能夠突破美軍的海灘防線,這樣就需要儘快讓第二批部隊衝上海灘,加強陸戰隊的衝擊力,儘快在美軍海灘防線上開啟缺口。
針對這幾個問題,韓紹鋒做了相應的安排。一是加強夜間炮火支援的強度,以及炮擊的準確性,為此他還從牙買加調來了十幾架遠端水上飛機,由這些飛機為火力支援船提供目標資料,引導炮擊。其次,必須要安排飛機投放照明彈,讓陸戰隊能夠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進攻,而不是摸黑與敵人戰鬥。另外,韓紹鋒還專門安排了四艘火力支援船攜帶照明彈,負責為四段海灘上的陸戰隊提供持續不斷的照明支援。第三,第二批衝灘部隊將在半個小時之後到達,而且安排十幾艘坦克登陸艦同時衝灘,將重灌備儘快送上海灘。第四,為了確保坦克登陸艦能夠衝上海灘,加強了第一批衝灘部隊裡的工兵數量,同時還安排了一批專門負責在海灘上組織工程工作的軍官跟隨一起出發。
可以說,韓紹鋒是登陸作戰方面的專家。早在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的時候,韓紹鋒就指揮過幾次小規模的夜間登陸作戰行動,隨後又在掃蕩馬紹爾群島等島嶼的時候指揮過夜間登陸作戰。當他意識到必須要在夜間登上古巴之後,他就立即著手進行準備。最終,羅雲衝也同意了韓紹鋒的安排,既然韓紹鋒是登陸作戰總指揮,羅雲衝這個航空兵上將就不好在登陸作戰方面指手畫腳了。
六點,運載著第一批登陸部隊的登陸艇分成了四批衝向了聖地亞哥東南部的代基裡海灘。登陸場的正面寬度達到了25公里,一共分成了四段,每一段由一個團的陸戰隊負責進攻,他們的任務是在衝上海灘之後,撕開美軍的海灘防線,掩護第二批衝灘部隊到達,同時儘量向縱深推進,拓展登陸場。任何一次登陸作戰中第一批登陸部隊的任務都差不多,而且擔任第一批進攻的陸戰隊肯定都是最精銳的部隊,是陸戰隊中戰鬥力最強的步兵部隊。
登陸艇群在衝向海灘的時候,只遭到了零星的炮擊。當時大部分的美軍火炮都被摧毀了,特別是那些難以隱藏的重型火炮早就被炸上了天,只有一部分隱藏在地下工事裡的小口徑戰地炮,或者是野戰炮沒有被摧毀,對登陸部隊構成了一點威脅。這並不是主要的威脅,在登陸艇群靠近了海灘的時候,美軍海灘防線上的機槍堡壘終於開始“發言”了。
密集的機槍子彈如同雨點般的射向了那些正在衝上海灘的登陸艇,子彈打在前方的擋板上,讓登陸艇裡的官兵都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可此時沒有任何一名官兵感到懼怕,為了保證登陸成功,第一批登陸部隊裡的官兵都是服役兩年以上,參加過登陸作戰的老兵了,而那些原本編制在這四個團裡的新兵都被臨時抽調了出來,放到了第二批衝灘部隊裡面,沒有參加第一批進攻。
四支登陸艇群幾乎同時衝上了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