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好的航母。這次勝出的正是帝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江南造船廠。當時,江南造船廠已經意識到,海軍很有可能停產“湖”級航母,轉為訂購新的航母,而新的航母造價更高,那他們的利潤也就越多,如果能夠獲得海軍的訂單,這對船廠也極為有利。在此情況下,江南造船廠組織起了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艇設計團隊,拿出了一套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設計方案,這就是採用了斜角甲板,安裝了四部彈射器,採用了半封閉式機庫的“島”級航母的原始設計方案。
當時,很多設計都是聞所未聞的,或者就是海軍之前所摒棄的。比如,斜角飛行甲板就是第一次出現,另外,海軍之前就曾經放棄過半封閉式機庫,認為這會限制載機的數量。而安裝四部彈射器,這更是讓人覺得有點過頭了。不過,事實證明江南造船廠的設計是相當有遠見性的,可以說,這些都成為了戰後航母的標準設計,因此“島”級航母也成為了帝國海軍航母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承上啟下的一種先進航母了。
當然,初始設計仍然需要改進,比如斜角甲板與航母中軸線的夾角,最初只有5度,後來先是擴大到了8度,然後是11度,最後確定13度最為合適。還有四部彈射器的安裝方式,艦尾阻攔索的設定位置,這些都改進了不少。而在所有的改進中,最明顯的就是升降機的位置與數量。最初的設計中,仍然採用兩部升降機,而且都在中軸線上,而且設計的是全封閉式機庫(後來才改為半封閉式機庫),可是在模型實驗中,很快就暴露出設在中軸線上的升降機將嚴重影響到航母的航空出勤效率,影響了飛行甲板的利用效率。最後,工程師大膽借鑑了美國“埃塞克斯”的經驗,將位於後部的升降機移到了航母艦島的後方,可同時仍然保留了艦島左側的前部升降機。可這個設計仍然有問題,這部升降機的位置必然會影響到飛機起飛作業。最後,這部升降機被移動到了航母艦島的前面。可工程師很快就發現,兩部升降機都在右舷的話,那麼設在左部斜角甲板上的彈射器的效率就會降低很多。最終的設計是,在艦島前後各設一部升降機,同時在航母左舷的後面設第三部升降機。這樣一來,航母就有了三部側舷升降機,同時機庫也成為了半封閉式。
設計完成之後,江南造船廠首先製造了一具十分之一的木製模型,在進行模型測試的時候,還對航母飛行甲板的利用率進行了測算,而得出的結果讓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很是滿意,甚至讓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忽略掉了航母仍然只有120架的載機數量,原因是,四部彈射器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其載機的出動率是“湖”級的1。5倍到1。8倍之間。這樣一來,就算只能夠攜帶120架作戰飛機,但可以一次性的放出所有的轟炸機,從而增強航母的突擊能力,這就相當於讓航母的單次突擊能力提高了近一倍。而在航母作戰中,第一次突擊就將決定勝負,很少有指揮官會考慮到第二次突擊的問題。
設計完成後,海軍立即下了訂單,26年末,江南造船廠就切割了首艦“臺灣”號的第一塊鋼板。可問題是,在建造的時候,正好趕上帝國海軍在27年開始的裝備體制調整,而且當時海軍的訂購價格降低了很多,導致原本應該在27年底就服役的第一批四艘“島”級航母遲遲無法服役,直到28年4月,前三艘的建造工作才完成,隨即就交付海軍進行海試,而由高雄造船廠建造的第四艘到7月都還沒有完成棲裝呢。
“參謀長,這三艘航母會編入哪支艦隊?”
“這個應該由你來做主,反正不會是第五特混艦隊。”甘永興拍了拍談仁皓的肩膀,“不過嘛,就算現在讓它們,也要下個月才能到達加勒比海,所以,我只是帶你來看看,你回去後,可以先了解一下各艦隊的情況,然後再挑選最合適的一支艦隊換裝,記得在月底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