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公孫瓚輸了一陣,知道野戰肯定不是袁紹軍的對手了,就再也不敢出戰了。
無論袁紹軍怎樣挑戰、辱罵,都不肯出來,做了縮頭烏龜的。
袁紹無奈只得和他相持於磐河,坐等審配訊息的。
兩軍相拒月餘,早有細作來長安報知李儒的。
李儒畢竟是李儒,在撤離洛陽之後,就在各諸侯身邊安排了細作了,所以一有諸侯動向的訊息,他就會第一時間知道的。
長安,太師府。
李儒得到訊息,徑自來見董卓的,見董卓正與王允談笑正歡的。
董卓看到李儒到了,就問道“文優此來有何要事的?”。
原來自遷都長安之後,李儒見董卓義氣日漸消沉,很是失望,沒事從來不找董卓商議事情的,所以董卓才如此之問的。
李儒嘆息了一下,算是盡人臣最後一點本分,再獻最後一謀吧。
於是就對董卓建議道,“剛剛得到訊息稱:袁紹現在和公孫瓚大戰於磐河的,相持不下。請主公假天子之詔,任命袁紹為冀州牧,公孫瓚為冀州刺史的。這樣二人勢必水火不容,最終會兩敗俱傷的。主公正好坐收漁翁之利,在親率大軍,一舉蕩平冀州。如此北方可定,霸業可成也。二人既死,天下諸侯可無懼的,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董卓還沒反應過來,王允就勸諫道“不可,本朝從沒有州牧、和刺史委任給兩個人的。打破常規,對太師的威名有損呀。再說此例一開,如諸侯競相效仿,於朝廷統治也是一種衝擊,切不可為呀。”
為什麼王允這樣說呢,因為他和袁紹有舊的,不想讓故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好早日集結勤王大軍,滅了董卓,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
同時也知道李儒這個計策,很厲害,也可以說是陰險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在漢朝很早的時候,州牧和刺史是分開的,這樣可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以利用統治的。後來在慢慢演化成一個職務,都是一州的最高長官的。
李儒這樣做,分明就是包藏禍心,讓袁紹和公孫瓚,鬥個你死我活,他們可以坐山觀虎鬥的,所以王允當然拒絕了。
董卓一聽還是王允說的有理的,再說自己還打算再進一步的,對朝廷統治有影響的話,就不好了。
於是董卓接話道“子師所言甚是呀”。
聽到自己意見被採用了之後,王允長舒了一口氣,又道“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現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授予二人榮華富貴的,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
董卓喜道,“大善”。
自王允開口之後,李儒就沒有說話了。一方面失望了,這次不過是盡最後一點本分了。另一方面他知道王允開口了,一般董卓不會拒絕的。
因為,現在王允很得寵的。這傢伙自遷都長安之後,就很活躍的,不知道怎麼討得董卓歡心的,所以董卓現在對他言聽計從的。
果然,最後同意王允的意見了,李儒也沒有說什麼,就告辭而去了,只留下蕭瑟的背影,看起來分外可憐呀。
於是董卓便使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齎詔前去河北傳詔,暫且不提。
揚州,壽春。
後將軍袁術在大擺宴席,慶賀自己剛剛得到了壽春,這個南方第一大郡,揚州的治所所在。
提到袁術,不得不說一下的。這傢伙自討伐董卓失敗之後,就急衝衝的帶著人馬,到汝南郡接收家族的一切了。
知道讓他做族長,是上任族長袁隗的意思,外加上袁術本來就是家族嫡子,繼承理所應當的,所以袁家族老們,沒有拒絕,就讓袁術很輕鬆的繼承了族長之位了。
等當上了,族長之後,袁術就迫不及待的,憑著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