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即使火炮口徑再大,威力再驚人,打不中也沒有用。射程無論有多遠,始終還得依靠人的視覺和經驗來瞄準。憑著這種條件,想要和導彈比拼,那簡直就是笑話。

而驅逐艦作為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是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10000噸之間,航速在28—38節左右,大概是1。852公里每小時這樣。

在鍾泱的設想中,他需要驅逐艦能夠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這種“海上多面手”型別的戰艦,符合日後的戰爭需要。

他可以看不起日本的陸軍,但日本的海軍實力還是很驚人的,如果不在當前就做好準備,等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可就來不及了。趁著如今與英國人的和諧關係,多少也要搞到一些基礎的造艦技術,先把架子搭起來再說。

說起起源,最早的驅逐艦,其主要功能在於驅逐雷擊艦——這種依靠發射魚雷而對水面艦艇進行攻擊的軍艦。

19世紀70年代出現一種專門發射魚雷的可以摧毀大型軍艦的魚雷艇。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魚雷艇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艦型相對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譯為“雷擊艦”更為妥當。

針對這種頗具威力的小型艦艇,英國於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號——一種被稱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設計航速26節,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魚雷艇,攜帶3枚450毫米魚雷,用於攻擊敵艦。德國海軍發展的同型別的軍艦則稱為大型魚雷艇。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

1905年,英國部族級驅逐艦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編隊使用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要突擊兵力,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同時還要對敵艦隊實施魚雷攻擊。

在這之後,驅逐艦正是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特定的戰艦家族。其特徵可以概括為:標準排水量1000…1300噸,航速30…37節,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渦輪機動力裝置,裝備88…102毫米艦炮以及450…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3座。

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比起孫逸仙正在領導的那幾艘破爛鐵甲艦,鍾泱更欣賞這種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優質水面艦艇。在驅逐艦的建造技術上,英國人可以說很有經驗,在海軍的培養上就更不用討論了。德國畢竟只是一個傳統的內陸國家,在海軍的發展上始終有著欠缺。

而在太平洋海域上,中國最強勁的對手就是頂級海軍強國之一的日本。雖然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其水面艦艇在數量上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但日本海軍仍舊沒有放棄加強自身力量的舉措。

在政府高層的支援下,日本海軍工業高效運轉,生產出了日本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及其改進型號,成為了這一階段驅逐艦的典型代表。

1922年,根據條約的規定,日美主力艦的比例是3:5,而此時,日本的假想敵就是美國。如果兩國開戰,日本海軍主力艦數量上的處於劣勢是肯定的事實。根據蘭切斯特方程,要以戰艦數量上6:10取得勝利,首先要在決戰之前出動輕型水面艦艇將美國艦隊實力大大削弱。

作戰方式上如果是美方處於進攻勢態,那麼在雙方主力艦隊交戰之前有必要使用小型艦艇對其進行逐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