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加特林M134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把戰場化為煉獄的恐怖存在。

此機槍的特點是由多根槍管圓形排列,依靠射手轉動一個手柄,使槍管連續轉動,完成連續不斷的射擊。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鐘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

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練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初,隨著馬克沁機槍的發明,加特林機槍迅速的沒落。

針對這這個問題,第四研究所,也即專司機械構造研究的組織部門打算利用電動機控制槍管的轉速,從而解決這種機槍的弱點。經過一番實驗,最終達到了原本的設計要求,釋放出了這個怪物

以“火神”20毫米機炮為基礎的6管重型機槍,如今主要裝備在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防禦塔樓上。而鍾泱更是想要將之安放在以後的直升機上,更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主要用途是殺傷集結有生目標和防空等。

因為它發射的是7。62毫米步槍彈,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是普通機槍的整整10倍,正如後世好萊塢電影裡所說的“在這挺機槍的掃射下,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生還”。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應當更為貼切。

這裡的建築,大部分都是兵工廠和機械製造中心,為鍾泱提供源源不斷的陸戰士兵以及“學士”和“普工”。這也說明了為何鍾泱對此處如此之重視,防禦如此之嚴密。

穿過了重重大門,鍾泱來到內部核心控制室,徐永生還在進行著研究工作,故而只有一個低階的內務理事在接待。

“會長安好,鄙人陳小宏,是第四研究所的內務理事。”站在鍾泱面前的,是一個年輕的胖子,圓圓的臉蛋,彎彎的眉毛下藏著一對小眼睛,寬和憨厚的微笑頗有讓人如浴春風之感。

單單一個照面,鍾泱便對這人有了好感,果然人憑貌相,招人欣喜。

“陳理事,徐教授還在進行著研究工作嗎?”伸手尚且不打笑臉人,更何況對方是體系內的一員。面對這麼個活寶,鍾泱顯然也心情不錯,言語間笑意連連。

“啟稟會長,徐所長還在工作,需要我去通報一番嗎?”面對著帶頭大哥,陳小宏連連拱手,但話語誠懇老練,竟不顯諂媚和阿諛。這可真是難得,想不到徐永生也有運到,能找到這麼一個人來擔任內務理事一職。

這個所謂的內務理事,乃鍾泱設立,專為解決研究所內部的各種瑣碎事情。學者也是人,也有各種和需求,工作之中更難免有些零散的事務要辦理。為了不分散他們的研究精力,鍾泱決議聘用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來處理日常事務。

未必需要他在專業知識上的程度有多高,反而更看重此人的交際能力。地位不高,但職責卻也不輕。

………【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械化開採(二更)再次剩蛋快樂】………

這每個研究所的具體運作,鍾泱一般都不會去幹涉,尤其用人和處事這兩項。組織內有自己的規矩和原則,只要沒有大的錯誤與矛盾,鍾泱可不會無聊到事事抓在手裡。

做不做得好先不去說,徒惹別人厭煩倒是絕對的。當年崇禎皇帝勤政愛民,夙夜興寐,結果大明朝亡得更快,最後一絲元氣亦被內憂外患聯手掐滅。

這實在不是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