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才是社會經濟體制得以良好運轉的根本。華軍所消耗的軍隊伙食裡就有11是來自美國,就肉罐頭來說一多半來自美國。

這就消耗了不少的外匯儲備,而本身又有許多廠家,是依靠從別的地方進口原材料來維持本廠的生產,戰爭爆發之後,這當然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很多人不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糧食,棉花,長在牛身上的皮等等原材料,這是一回事,而能用做軍用食品或軍服或皮靴等製成品是另一回事。

這是需要副食品加工業,皮革工業等工業生產的,單純農業的產出無法被軍隊這樣的高強度高機動單位所有效利用。必須是經過副食品等輕工業加工城可儲存可攜帶的產品後才可以支援前線。

想要比較彼此的物資根基,用這些工業製成產品與總的糧食產量比是非常的無聊與可恥的。華聯的糧食產量,不代表一切,許多原材料的進口,還是要依賴周邊省份。

這也是軍事計劃得以實施的內在動力,原材料產地,潛在的市場需求,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未來效益。

但並不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如此,華聯的商業領域,等級親疏非常嚴密。這其實也是必然,政權發展的早期,實行完全的自由經濟,只會導致失去對經濟的控制和疏導。

資本家的愛國情操,就如同月球上的兔子一樣稀少。不過依靠經濟槓桿來剝削這些邊緣資產家的財富,總是比行政掠奪要溫和得多,畢竟是商人自己的內戰,不容易導致社會整體的普遍怨恨。

總的來說,這次的經濟軍事化轉型,僅僅是一次嘗試,也算是為應對即將到來的世界級戰爭,而積累經驗。

1929年4月5日,華聯的談判代表抵達了株洲,這裡是目前兩軍的主要對峙區。出席談判會議的不是別人,正是陳炯明,而對手則是何敬之。

談判一波三折,耗時一週,期間也是互有爭吵、謾罵和數落。大家都扯著嗓子,一副不肯讓步的強勢姿態。其實彼此心裡都有底,這個樣子無非是做出來看的,臉紅脖子粗還不是為了多爭一點實惠?

最終達成了秘密停火協定,雙方劃分緩衝區,以當前的佔領區為界,各自後撤兩百公里,在緩衝區裡不得駐紮軍隊。治安的維持有地方自行解決。

就是如此,持續了幾乎整個春季的地區戰爭,總算了平息了下來。對於停火協定的達成,彼此自然是各有各的宣傳,不過無論如何,聽到不打仗的訊息,老百姓還是很高興的。

………【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濟規劃】………

第二百九十七章經濟規劃

四月中旬,溼漉漉的天氣開始轉晴,連同戰爭的陰雲一起,消失在中國南方的這片土地上。困擾著人們的陰霾,一掃而空,久違的陽光,開始展露出明媚溫和的一面。

隨著停火協定的簽署,**軍和華軍的三省爭霸,也算是告一段落。華軍擴大了自己的政治版圖,**黨內也是剔除了不少地方割據勢力,很難說誰勝誰負。

這個時代的中國,就是如此詭異,失敗者有失敗者的歡喜,勝利者有勝利者的實惠。非軍事區的劃定,緩和了彼此的軍事衝突,並且兩方都很默契的加強了貿易往來。

因為氣氛開始慢慢緩和,商路也重新開啟,來來往往的隊伍,逐漸多了起來。兩地的商人,也開始了頻繁奔波。盤活著原本因為戰火而變得死氣沉沉的經濟。

但是卻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商人的流失,民間資本開始不斷撤出華聯的經濟市場,正逐漸轉投到**政府治下。

而華聯的政府部門,也僅僅是針對改善投資環境做了一篇不痛不癢的申明,實際上,在經濟體制上卻是加緊了收縮。用後世的話語,那就是採取著計劃經濟體制,將自由經濟體制扼殺了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