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暱隫cd播放器專利權、建設工廠廠房、繼續主導mpeg格式研發;另一方面則是由陳遠鳴居中協調的管理團隊,開始接收人才,對企業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三線齊頭並進,時間簡直永遠都不夠用,一直忙到了8月底,才堪堪敲定了基本事宜。俞永安正式離開了學習機公司,帶著自己的核心精英進入飛燕。孟力生和燕喬森相繼卸下了管理職能,把重心放在了新產品研發上,俞永安則根據林學文重新完善的策劃案,開始了管理運作。

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樣,俞永安這人沒什麼精英相,反而圓頭圓腦,有一股子憨厚氣質。但是實際一接觸,就能發現他心中確有錦繡,不但理念超前,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敏感度也堪稱一絕。在拿到林學文重新制定的策劃案後,俞永安窩在辦公室裡整整研究了三天,三天後就跟林學文稱兄道弟起來,欽佩之意溢於言表。

林學文算是團隊裡除了陳遠鳴最為年輕的一個,從來都是鋒芒畢露,眼高於頂的模樣。被俞永安這個老學長一纏,居然慢慢也有了點人樣,兩邊團隊的合作簡直稱得上化學反應,還是那種速燃型的,大6方面的公關和戰略發展轉眼就有了點模樣。

趁這機會,陳遠鳴也沒浪費時間,直接跑到深圳轉了一圈,透過賽格的銷售網挖出了當時口碑最好的軟盤製造商,是個浙江商人,名叫杜軒,手下有三條軟盤生產線,從做紙盒外包裝白手起家。不像其他人著重於降低成本,盲目擴大生產線,杜軒倒是建了一個小型研究團隊,自行摸索軟盤的改良,慢慢才在競爭激烈的華強北站穩了腳步。

不過受限於資金規模,他的公司發展也缺乏真正的競爭力,雖然軟盤口碑很好,但是產量一直保持在水平線上,沒有顯著提升。隨著軟盤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這兩年他也有點另謀出路的意思了。

遇到這樣一位心態良好的經營者,陳遠鳴當然樂於把機會送給他試試。經過一番商議,最終由陳遠鳴出資3oo萬人民幣,杜軒提供人力和管理團隊,合資新建一個cd光碟廠。廠址設在汕頭,技術研發則由最近併購的一家矽谷光碟研究室支援,陳遠鳴佔7o%的股份。

如今光碟業在國內也算不上冷門,畢竟港臺的cd唱片業發展迅速,對於光碟的需求也在慢慢增大,只是光碟機還沒有在國內流行起來,光碟仍以cd唱片為主。而Vcd說白了就是影片cd,在介質上和普通cd光碟沒啥區別,所以投產起來就非常迅速。而關於光碟升級、革新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了。

在確定了光碟廠能夠迅速投產,且保證產品質量後,陳遠鳴終於鬆了口氣,把目光投向了距離深圳只有一河之隔的那個城市:香港。

56第五十六章

和之前幾次孤身行動不同;這次陳遠鳴遠赴香港帶領的是一支真正的團隊;由飛燕公司公關部、學文創意公司和廣州藝申音像公司共同組成。

其實在Vcd發行上,還是遇到了一些波折的;目前國內影視發行多為錄影帶或者鐳射光碟,音訊則以磁帶為主,同時具備cd灌製生產線的並不多見,更別提引進Vcd灌製事宜;因而即便Vcd影碟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利潤,敢於涉足的公司依舊不多。這時國內的音像發行也以國營為主,罕少民營機構;對於吃慣皇糧的官老爺們而言,新鮮的螃蟹也未必都是佳餚。

最終達成協議的只有兩家公司;一是安徽本地的音像出版社;由於Vcd是新興產業,還有國家專利和世界第一的名頭,地方政府對於飛燕公司的建設投產可謂開足了綠燈,本地資金無法參與到飛燕的投資上,自然就把精力轉向了Vcd影碟製造業,為此安徽音像出版社獲得了大筆的政府扶持金,根據孟力生等人列出的要求,他們專門花大價錢引進了Vcd灌裝生產線,還配合林學文等人開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