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兒來的騎兵?
卜應第覺得自己這一宿淨他媽打迷糊仗。
他始終呆在己方軍陣看上去最安全的地方。
卻要在每一次衝突中搶先捱到最狠的毒打。
卜應第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想回家。
他的軍隊還被震懾於成千上萬的槍子炮子,士兵都藉助矮牆防禦趴在地上。
來不及組織防禦,轟踏的羅汝才部騎兵已扒著大步衝至咫尺,卜應第部半營軍兵幾乎以一鬨而散的狀態讓軍陣支離破碎。
缺少崩潰經驗的寧夏營新兵丟下兵器四散奔逃,富有求生經驗的老兵則乾脆面朝敵騎抱頭趴下,將性命交給老天爺。
這是個非常違背常識的動作,面對奔踏而來的騎兵,趴下的存活率其實要比轉頭就跑高一點兒。
因為馬背上的騎兵會樂於用兵器捅向逃跑計程車兵,但戰馬不願意用蹄子踩踏躺在地上的人。
面對倒地計程車兵,戰馬的通常選擇是揚起蹄子跳過障礙,只有躲避不及或看不見的情況下,才會用蹄子進行踩踏。
這不僅是馬不願見到的情況,馬背上的騎兵也不願讓坐騎對人進行踐踏。
這絕不是因為老本精賊出身的帥府騎兵足夠善良,而是高速賓士的戰馬踩到高低不平的人體,很容易傷蹄子。
俗話說無蹄則無馬。
眾所周知,元帥府掌握了把傷馬變成馬肉火燒的核心科技。
極短的時間裡,四百餘騎在王國才的率領下如入無人之境一般,衝過卜應第的軍陣一半,馬軍銳陣中的第一列槍騎兵才撞上第一個槍下亡魂。
那是一個圍繞在管隊身邊的寧夏小隊,軍兵在驚慌中團結成陣,倉促轉頭將兵器指向南面。
其實這個管隊並不是想要阻攔元帥府騎兵的衝鋒,防禦只是遇襲的驚慌時刻本能反應,但這種本能在整個軍營訓練水平參差不齊時,讓他們惹上滅頂之災。
當一排挺著槍矛的騎兵轟踏奔來,騎兵們看到居然有人敢擋在他們面前,每個人腦子裡都是懵的。
事實上王國才所率四百餘騎,並非元帥府第一梯隊的精銳騎兵。
那些經歷過騎兵對沖甚至強衝步陣的騎兵,大多都在楊耀、張天琳、魏遷兒那些騎將麾下。
而羅汝才的騎兵,本質上是精銳步賊。
作為投奔劉承宗的流賊首領之一,羅汝才對本部軍兵的調配選擇有很大的自主性。
這決定了擁有戰馬計程車兵,都是他手下最強悍的流賊,這些人在羅部併入元帥府正規軍序列之後,自然就成了騎兵。
他們所擅長的多為在軍陣之外結出環隊縱馬馳射,或仰仗快馬,在潰軍之中縱馬砍殺……這也是十分標準的騎兵使用方式。
合格的騎兵軍官,都應該儘可能避免用騎兵直接衝撞嚴整的步兵軍陣。
只有在步兵猝不及防時發起衝擊,才能避免騎兵遭受無謂傷亡且握有勝算。
而像這種狹路相逢的列陣衝撞,這麼說吧,別說羅汝才了,在整個大明帝國範圍內,擁有這種極端經驗的騎兵都不多。
原因顯而易見,這本就算戰場上出現的小機率事件。
何況,能在這種危險性極大的小機率衝撞之後倖存,他們大多數都已經是軍官了。
所以揮舞火把的王國才看見這支結陣的步兵小隊,第一時間便揮舞火把試圖讓騎兵分為兩隊,從他們左右翼包抄過去。
然而,橫穿半營的騎兵隊,內心的驕傲感已經膨脹到了一個難以形容的地步。
那些隊首挺起騎矛的騎兵,一路奔來看見的都是矛頭所向披靡;在起身後把馬刀靠肩的騎兵,更是像列隊操練一般簡單就沖垮了敵軍。
至於隊伍末尾持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