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敵的實力;即便不能控制整個山東地區;也要控制大河南北;最不濟也要佔據河北和幽燕做為自己爭霸的根據地;否則他的夢想就絕無實現之可能。
正因為這股強烈的危機感;李風雲才一次次行險搏殺;一次次豪賭;西進中原劫掠通濟渠如此;與齊王達成政治默契如此;今日集三路義軍夾擊齊郡亦是如此;都是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但看看未來的需要;再看看現在的實力;目前這個發展速度實在太慢了;距離李風雲的目標太遠了;距離李風雲的夢想更是遙不可及。
如何加快發展速度?如何讓自己的實力有個質的飛躍?目前看來唯有利用楊玄感的東都兵變;唯有在兵變中獲取最大利益;舍此以外別無捷徑;而若想最大程度的利用這場兵變;就必須加入這場兵變。
在這之前;李風雲一直拒絕參加這次兵變;因為這次兵變敗得太快了;快得讓李風雲根本找不到獲利的機會;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趁火打劫;乘著官軍圍殺楊玄感;無暇他顧之際;渡河北上;順便在永濟渠一線大肆劫掠一番;接著就上太行山;說白了還是被動;一直在被動中求發展;其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現在李安期一句話“驚醒”了李風雲;讓他豁然頓悟;讓他突然間看到了蘊含在這場兵變中的巨大機遇;讓他有了積極參加這場兵變的動力和**;但是;歷史因此而改變;是否會加重中土的災難?
推演一下;若楊玄感攻陷東都;據險關要隘而戰;內戰曠日持久;直接影響到的就是第三次東征;也就是說;因時間、財力、政治因素等等相關原因;已經不具備發動第三次東征的條件;而沒有第三次東征;東都就能進行更為充分的南北大戰的前期準備;北疆鎮戍軍亦能得到出充分的休整;從而有效提高防禦能力;這都有助於中土人在這場南北大戰中贏得更多優勢。
歷史上的這場南北大戰;中土人敗得很慘;這成了壓垮聖主和改革派的最後一根“政治稻草”;直接加速了國祚的崩潰。正因為如此;李風雲非常擔心歷史改變後;影響到南北大戰;致使北虜直接殺進中土腹地;大大加快國祚崩潰速度;以致中土災難更為深重;但從目前的推演來看;如果歷史如李風雲所預料的那般改變;應該對南北大戰是積極的影響;不但有助於中土人抵禦北虜入侵;還有助於減緩國祚崩潰速度;而這一速度的放緩;會給李風雲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這顯然對李風雲有利。
一方面是歷史車輪在飛速轉動;留給李風雲發展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正好有個機會可以加快李風雲的發展速度;那麼李風雲還有什麼選擇?他沒有選擇;唯有傾盡全力、不惜代價去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李風雲接受了李安期的建議;接下來兩個人圍在地圖前;反覆推演東都兵變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可以利用的變數。實際上這個機遇稍縱即逝;很難抓住;即便抓住了還附帶有很大的危險;因為在幫助楊玄感攻陷東都的同時;齊王楊喃、代王楊侑;還有從涿郡南下的衛府軍;已經從三面包圍而來;李風雲必須在官軍的包圍圈形成之前衝出去;否則他就要給楊玄感陪葬了。
好在李風雲還有齊王楊喃這個默契對手;關鍵時刻還有一線生機;當然;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理想與現實總是很懸殊;能否實現預期戰果;只有天知道。
李安期看到自己說服了李風雲;很有成就感;情緒很高昂;與李風雲理出了一個參加東都兵變的大概脈絡後;這才想到了還要兼顧崔氏利益。
“東都失陷;越王楊侗就危險了;而越王楊侗一旦出事;崔氏就麻煩了。”李安期眉頭緊皺;擔心地說道;“如果越國公妥協讓步;把越王楊侗推上皇帝寶座;崔氏不是同謀也是同謀;那等於把崔氏直接推進了萬丈深淵。”
李風雲冷笑;“某說了;這是某的推演;某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