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的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雙方之間的利益因此這裡面必然隱含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宋金剛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身份卑微實力小,這種秘密自己承受不起,不知道比知道好,他只要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信使”就行了。
李風雲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了相信宋金剛。宋金剛其人,李子雄、甄寶車等聯盟高層的確一無所知,當然對他不屑一顧,但李風雲卻從記憶中的歷史中瞭解到此人也是一代梟雄,在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群雄並起逐鹿天下之刻,稱霸一方,而這樣的人物不可能一夜間就崛起於北疆,他在崛起之前肯定擁有相當不錯的“資源儲備”,其中就包括與河北、幽燕兩地豪門世家之間的“特殊”關係。
正因為相信宋金剛,李風雲才從他的表述中“解讀”出不少東西。范陽盧氏的“善意”有多少?是否有誠意?是不是緩兵之計?答案不言而喻,“善意”是很少的,誠意是不足的,范陽盧氏不過是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打得措手不及,迫於眼前困局不得不假借合作的名義來行緩兵之計。
范陽盧氏的尊嚴不可侵犯,幽燕豪門世家的高傲與生俱來,這個世界的法則也是強者為王,如果當真從幽燕人的切身利益來說,目前局勢下他們寧願向大漠北虜妥協以換取一個在他們看來較為穩定的南北關係,也不願任由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禍亂邊陲導致南北關係進一步惡化。
大漠北虜與中土鼎足而立,東。突厥汗國的強大實力足以讓幽燕豪門世家忌憚萬分,關鍵時刻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而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算什麼?充其量是一夥膽大妄為不知死活的叛賊而已,在幽燕人的眼裡就是草芥蟻螻般的存在,可以肆意碾殺,只不過考慮到可能有一定的利用價值,這才有所遲疑。如此心態,焉能合作?南北關係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幽燕人的切身利益,任何可能破壞南北關係的事物,比如李風雲及其聯盟大軍,都是他們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因此范陽盧氏的“善意”肯定是權宜之計是緩兵之計,目的只是摸清李風雲和聯盟的底細後,把這隻“害群之馬”斬盡殺絕。
既然如此,雙方之間有何合作的契機?
實際上李風雲有與幽燕人結盟合作的強烈意願,但可惜的是,並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樣看到未來,像他一樣百分百確定南北戰爭將在兩年內爆發,所以各方勢力基於不同的利益訴求,很多人更願意以妥協讓步來換取南北和平,來維護既得利益,而不是決心破釜沉舟,決心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與北虜人血戰到底。雖然妥協讓步有短視的嫌疑,有養虎為害之患,但利益當前,大多數人都沒有“壯士斷臂”的勇氣,都奢望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尤其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是不顧一切維護既得利益,為此不惜損害和出賣國祚乃至中土之大利益。
那麼,在幽燕乃至整個北疆邊陲,以范陽盧氏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對當前南北關係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是堅持妥協讓步的綏靖政策,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也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雙方能否合作的前提。雖然大漠北虜的確是雙方共同的敵人,但這並不等於雙方就有共同利益基礎。如果幽燕人對南北關係持樂觀態度,對大漠北虜堅持綏靖立場,與李風雲和聯盟的北上目標完全背道而馳,雙方如何合作?雙方只能是敵人,不可能是盟友。
李風雲思考了片刻,忽然問道,“宋大俠對當前南北關係有何看法?對南北關係的未來發展又有何預測?”
宋金剛遲疑不語。他只是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