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當時多爾袞率十餘萬大軍入關,確切說是十四萬,但根據慣例,這裡頭都是有水分的,不管是哪個朝代誰的軍隊出征兵力號稱和實際相差都是很大的,而且多爾袞大軍裡頭包括後勤雜役,真正作戰的部隊人數當在六七萬左右,餘下都是雜役(當然在必要時刻這些雜役也能充當作戰部隊的)滿打滿算也就是十萬人,如同當年丙子胡亂時皇太極打朝鮮也是號稱十二萬大軍,其實根據考證,真正兵力不足四餘下有三四萬雜役滿打滿算也不足十萬呢。
清廷不似明廷地大物博人口多,即便打下了蒙古人和韃靼人甚至還有朝鮮二鬼子的俘虜,他最多也就湊合出十萬真正的作戰部隊,(很多朝鮮二鬼子被俘後都被分給旗主當家奴又或在軍中充當雜役)又何況他根本不可能全部帶走不留一兵一卒看家護院。
所以可以推算出多爾袞入關的時候,他幾乎帶走了清廷百分八十的兵力,餘下不足兩成滿打滿算兩萬人撐天了,這兩成其中一成駐防京都瀋陽,另外一成分守各處要塞城池,其中以遼陽為最駐防兵力三千有餘!
像盤山和臺安這種比較重要的驛城也能駐兵百,有的不重要的軍堡才幾十上百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多爾袞將大軍裹挾在錦州,那瀋陽有沒有意見?
當然有,而且意見非常大!
但是大也沒用,因為多爾袞不能放手,一旦放手兵權那他就沒了殺手鐧根本鬥不過此時在瀋陽四處吆喝拉投票的豪格了。
但瀋陽不能強奪兵權麼?
不能,首先大部分旗主都被多爾袞給控制在錦州,其次他還有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豪格那邊無法動手強奪軍權。
那個理由就是,明軍要打錦州,一旦錦州城破明軍便會直搗瀋陽!
剛才也說了錦州是遼西走廊的東北大門,一旦大門被開啟,好傢伙,堵都堵不上,錦州不光是走廊的大門還是瀋陽的唯一屏障!
若是在往年,他們不怵,畢竟明廷家裡遭了賊已是焦頭爛額甚至難以自保根本無力北伐收復失地,更不用說朝裡頭不管文臣還是武將沒一個能打的了,更更不用說朝廷都窮的揭不開鍋了,即便有兵有將他拿什麼打,要糧食沒糧食要軍餉沒軍餉的。
那個時候他們只想著死守錦州不讓清廷進入遼東走廊,可從未想過,或者想過但根本沒有能力去直搗瀋陽!
但現在不一樣了,明廷橫空出世一個大太監!
往年清廷沒事就繞過錦州進入河西走廊打打殺殺又或入關掠劫,甚至到大明的京城下溜達閒逛,甚至深入腹地去掠劫。
往年他們和明廷開打十大九勝,明軍見到甚至還沒見到他們就開始逃竄。
往年……
那些都是往年的事了。
可自從那太監橫空出世之後,殺伐果斷快刀斬亂麻哦將明廷家賊收拾的七七八八,甚至還能在收拾之餘的空擋裡到寧遠設計多爾袞,將他十萬大軍殺的鬼哭狼嚎。
再然後多爾袞不服氣數萬騎兵奇襲入關,可是又被那太監千里追殺險些回不來,回來了卻早已傷了筋骨,賠了上萬屁戰馬以至於清軍現在奇缺戰馬!
明廷出了這麼一個猛人,假若真失了錦州,失了這麼一個屏障,你說他會不會趁機打到瀋陽?
清廷無論怎麼不和怎麼內鬥,但是不敢冒這個險,不敢放開這個口子!
都知道明廷現在日子不好過,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不斷,可其實清廷的日子同樣過的艱苦,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內憂外患,叔侄爭權內鬥到了白熱化引發朝堂不穩人心渙散,明廷在寧遠那邊修築工事步步緊逼劍指錦州隨時都有要進攻的可能,禍不單行,就在這節骨眼打服了兩次的乾兒子現在又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