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挑打不過群毆,縱然崇禎帝噴的嗓子都要冒煙了,但群臣卻剛剛進入狀態,一個接一個車輪戰,不得已崇禎帝直接使出殺手鐧:退朝! 退朝之後並未回乾清宮,而是將李邦華幾個大佬叫到文淵閣當面質問,你們啥意思,啥意思!卸磨殺驢兔死狗烹也得等磨卸了,兔子死絕了吧,你們這樣是不是太心急了,而且事前還不給我打招呼,就問你們啥意思! 李邦華幾人打死也不承認這事他們有參與啊,雙手一攤,俺們事前也不知道啊,可見這些朝臣內心積怨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啊,事到如今皇上得給他們個交代才能平息事態。 一聽這話,崇禎帝差點就跳起來拍桌子了,交代,老子出來混要給誰交代! 崇禎帝一點兒都不傻,他心裡清楚的很,群臣看著是衝常宇來的實則就是衝他來的,說白了就是衝皇權來的! 老調重彈! 他們要限制皇權,要同皇帝爭權!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皇帝和其手下的領導班子因為權利問題都一直明爭暗鬥,老朱建國那會兒就是覺得皇權被限制的太大,於是廢除了丞相制。 但是沒了丞相沒了秘書,工作量實在太大了,而且啥都自己做自己拍板,那豈不成了一言堂獨裁者了,所以搞出了個內閣制。 只是吧,換湯不換藥,並非所有皇帝都像老朱那麼牛逼哄哄把手下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後來以內閣為代表的文官集團那真的把有幾位皇帝給架的空空如也。 但你也不能說內閣制不好,他們雖然爭權但辦事,不然你覺得像正德,萬曆那種動輒幾年十幾年都上朝的,國家怎麼還沒垮的,甚至後世很多史學家覺得,幸虧正德和萬曆不愛上朝,國家才被治理的井井有條。 但有的皇帝不這麼想啊,誰特麼想做個傀儡皇帝,於是宦官集團就出現了,就是為了對抗文官集團。 只是單純的崇禎帝一上臺就將魏忠賢給辦了,然後他就落入文官集團的控制之中,那是怎麼掙扎也沒用。 直到常宇橫空出世,一點點的為他鞏固皇權,讓他有底氣有膽氣的說不! 但這讓驕橫十幾年的文官集團那是相當的不習慣啊,可是國難當頭,一切以戰事為重,他們便暗中蓄精養銳,突然間就爆發了。 在這個短暫的太平時期。 只是這爭權不能拿明面說,得找個由頭,於是就被常宇攤上了。 內憂外患尚不淨,汝等便急不可耐,實則可氣! “皇上可知尾掉不大,如今天下統領兵馬的諸將不論總兵官,還是伯侯勳貴哪個不以他為主,若待其羽翼漸豐皇上想卸驢都卸不掉了!” 可他只是個太監啊! 歷朝歷代禍國殃民的多是太監啊,何況是一個掌管兵權的大太監啊…… 可是天下未平啊! 但吾等所求也不是殺驢烹狗啊,只是適當予以限制,皇上難道看不見如今在外率兵之將,駐防之將,皆附其下麼。 意思很明白了,俺們也不是說就要殺了,也沒說不讓他帶兵打仗,但是得塞點俺們的人進去,而且的限制他權利,也就是說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不能當擺設了。 他之所以能力挽狂瀾所向披靡便是因為沒了掣肘,而如今汝等竟然……就不怕鑄就大錯!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李闖已降,韃子內亂,所憂不過四川的獻賊而已……何不趁此時逐漸削權…… 無恥,常宇經年在外不是率兵打仗便是四處滅火又或籌備糧餉,時刻憂國憂民,而汝等身居高位,每日不想著忠君報國卻時刻算計爭權奪名,實在可恥啊! 崇禎帝見說不過拂袖而去。 兩場掰頭都寡不敵眾,這讓崇禎帝憤怒的很,回到乾清宮就召春祥入宮,問他手裡頭有沒有那些朝臣的黑料,想玩,那朕就陪你們玩! 他麼的,你們真會挑時候,若常宇在京的話,噴不死你們,你們還有這膽子…… 這小子又跑哪兒去了呢,可是連春祥都不知道,說在孝感遇刺,然後走了!甚至連死士玄武也沒了訊息。 好傢伙,崇禎帝是又心疼又擔憂。 心疼常宇為大明為他老朱家那麼的拼,可是呢黑白兩道都想弄他,白道要誅他心,黑道要殺他人。 至於擔憂的則是,這小子不會突然就此拂袖而去了吧。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