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10章 有趣的事

眼前皇陵裡埋的是朱元璋父母和兄嫂,而明祖陵裡埋的則是他爺爺的衣冠,以及爺爺的爹爹和爺爺的爺爺。 這就是常宇忍不住發笑的地方。 人呀,一旦發達了都要認祖歸宗,而且要想盡辦法認名人之後,尋常百姓如此,豪門權貴更是如此,不說常宇為了貼金都想法往常遇春身上靠,更何況皇家了。 而且在古時什麼出身很重要,即便只是個名頭有時候都能發揮無窮作用,比如劉備明明是個屌絲,可天天掛嘴邊俺中山靖王之後,因而弄了個劉皇叔的名頭,也靠這個組了個團隊幹大事去了。 像這種認真祖宗的也還好,有的就讓人很無語了,比如南朝南朝宋武帝劉裕也認了漢朝楚元王劉交為祖宗,不過,奇怪得很,劉裕並非以“漢”為國號,而定國號為“宋”,是為南朝宋 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蕭姓和劉邦扯不上關係,就認了劉邦的重臣蕭何為祖宗,自稱是漢相國蕭何二十四世孫。 五代後梁朱溫也按這思路自稱是“舜司徒虎之後”。 袁世凱在陰謀稱帝前,也拉了晚明名臣袁崇煥為祖宗,讓一個名叫張伯楨的人搗鼓出了一份項城袁氏為明末遼東督師袁崇煥後裔的材料,給袁崇煥上了一個“始祖原皇帝”的尊號。 隋文帝楊堅稱自己的祖宗是漢太尉楊震、唐高祖李淵稱自己的祖宗為老子李耳、努爾哈赤拜稱自己的祖宗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最誇張的是北周宇文氏認神農氏為祖宗! 而在這方面,老朱可就相當的光明磊落,當時稱帝后大臣建議他找個祖宗,推薦人選是朱熹,而且考證句容那一脈的朱姓和朱熹有血緣關係,從而又考證出老朱家祖籍是句容…… 但當時老朱坦蕩:“朕本淮右布衣,江左布衣”。 不屑為之。 但畢竟是個皇帝嘛,大臣們還得給他祖上潤潤色。 在他爹這一輩上倒也都說的過去,在他爺爺及祖上就全靠扯淡了。 比如明祖陵說的是葬的老朱的爺爺,曾祖父,高祖父,笑點就出在這,有兩個好玩的地方,其一,老朱爺爺及祖宗的名字。 老朱十來歲就死爹死娘了,爺爺死的更早,所以他記得爺爺名字的機率小之又少,不信你問問那些沒見過爺爺的或者爺爺過世很早的人,他不一定記得爺爺叫什麼,即便告訴過他也不一定記得住,更不可能知道祖上三代人的姓名。 別說族譜,過去窮人家哪來的族譜,何況窮到朱元璋這份上的,即便有,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今天一個村不見了,明天一個城殺光了,也早就遺失或損毀了,而且若真有族譜或者找到了相關認識的人,不至於只知道名字不知道生卒年月,至少大概什麼時候死的能知曉啊!然而史料並無記載他爺爺的生卒年日,更別說曾祖高祖了,在退一萬步,他爹告訴他爺爺名字了,大概哪年死的不記得了麼? 可給皇帝修族譜找祖宗不能一問三不知啊! 那可怎麼辦? 有辦法,然後朱元璋的爺爺就叫朱初一,曾祖父叫朱四九,再往上叫朱百六,再再往上叫朱仲八…… 發現了吧,都是數字。 第二個就是他爺爺的衣冠冢,根據老朱後來修的族譜,他祖上最早在句容到他爺爺遷至泗州所以祖陵就修在小龍蝦這了,後來他爹朱世珍又遷之濠州皇陵就修在鳳陽。 所以肯定他曾爺爺那些祖宗只有棺材,屍骨是不可能葬在泗州祖陵,因為不可能跑到句容挖過來葬這邊,當然也能挖,可是隔了上百年的老墳不可能找到墳頭的,所以只是葬了個名頭,但確咬定祖陵是他爺爺衣冠冢。 什麼叫衣冠冢,就是生前穿的衣服和帽子。 額……這衣服哪來的? 朱世珍1344年就死了,那時候朱元璋十六七歲,雖無史料記載朱世珍啥時候遷移到鳳陽的,但肯定的是他遷來時朱初一死了,朱元璋沒出生。 那就只能理解為……窮人家會過日子,朱初一死前留了身衣服給朱世珍,然後他一直穿到結婚生子臨死前又傳給朱元璋,老朱留了幾十年…… 有人會說了,明祖陵是修在朱初一實際葬地,就是當時挖出來的唄。 好吧,明祖陵修建於1386,那時候老朱都當了二十年皇帝了